公元前192年,11岁的张嫣,嫁给了自己亲的亲舅舅刘盈。在洞房的婚床上,汉惠帝刘盈抱着外甥女,那时鼻子眼眶子都发酸,他对张嫣说“没人的时候,你还叫我舅舅,舅舅永远不会伤害嫣儿!” 烛火摇曳中汉惠帝刘盈坐在婚床边,看着这个身形单薄的外甥女,眼眶微微发红。 这场婚姻是吕太后一手安排的。汉惠帝即位四年,后宫无子,朝野议论纷纷。吕后为了巩固吕氏势力,决定让鲁元公主之女张嫣入主中宫。 在吕后看来,这桩亲上加亲的联姻,既能确保下一代皇帝的血统,又能加强吕家对朝政的控制。 "陛下,该饮合卺酒了。"殿外传来女官的声音。 刘盈皱眉:"退下。"待脚步声远去,他帮张嫣取下沉重的凤冠,"今晚你睡床,舅舅在案几旁批奏章。" 张嫣仰起脸:"外祖母说,做了皇后就要给陛下生皇子。" 刘盈的手顿了一下:"你还小,这些事以后再说。"他拿起《诗经》转移话题,"舅舅教你背诗好不好?'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次日清晨,吕太后带着太医来到寝宫。看到分睡两处的痕迹,她的脸色立刻沉了下来。 "皇帝这是要绝我汉家宗祀?"吕后冷声质问。 刘盈放下竹简:"母后,嫣儿才十一岁。" "哀家十二岁就侍奉先帝了。"吕后示意太医上前,"既然陛下不愿配合,那就按哀家的法子来。" 太医给张嫣诊脉后,战战兢兢地禀报:"皇后娘娘...玉体未损。" 吕后眯起眼睛:"从今日起,皇帝每日必须宿在椒房殿。若三个月后再无消息..."她没有说完,但刘盈明白母后的手段。 待吕后离开,张嫣小声问:"舅舅,外祖母生气了吗?" 刘盈勉强笑了笑:"没事,舅舅会处理。"作为皇帝,却连自己的婚事都做不了主,这种无力感让他想起四年前刚即位时的情景。 那时刘邦刚驾崩,吕后临朝称制。十七岁的刘盈坐在龙椅上,听着母亲与朝臣商议诛杀戚夫人母子的计划。他试图劝阻,却被吕后当众训斥:"皇帝年幼,不知利害。"如今四年过去,他依然是个傀儡。 转眼到了秋季。这日刘盈正在宣室殿批阅奏章,突然咳出一口鲜血。侍从惊慌失措,他却摆摆手:"别声张。"这半年来,他白天处理朝政,晚上要去椒房殿应付母后的眼线,身心俱疲。 宦官送来密报:吕后最近频繁召见年轻宫人。刘盈立刻明白母后的打算——若张嫣不能生育,她就要找其他女子代劳。 当晚,刘盈来到椒房殿,发现张嫣正在抄写《论语》。这半年来,他教会了她识字读书。 "舅舅你看,我写完《学而篇》了。"张嫣献宝似的举起竹简。 刘盈摸摸她的头:"写得很好。"他犹豫片刻,还是开口,"嫣儿,如果...如果宫里多了个孩子..." 张嫣的笑容消失了:"是外祖母找的人生皇子吗?"见刘盈沉默,她低下头,"我明白的...只要舅舅好好的就行。" 三个月后,吕后突然宣布张皇后诞下嫡子,取名刘恭。满朝文武入宫庆贺,只有刘盈知道真相——这个孩子是母后强迫宫女所生。他看着襁褓中的婴儿,又看看身旁强颜欢笑的张嫣,只觉得胸口发闷。 庆典结束后,刘盈独自登上未央宫的高台。远处传来《鹿鸣》的乐声,是朝臣们在宴饮。他想起父亲刘邦在世时说过的话:"为帝王者,首先要学会忍耐。"但这样的忍耐,何时才是尽头? 次日朝会上,吕后提出要封吕台为将军。刘盈终于忍不住反对:"外戚专权,非社稷之福。" 吕后冷笑:"皇帝这是要违逆母命?"她当众宣布皇帝龙体欠安,需要静养,实际上是将刘盈软禁在清凉殿。 被幽禁的第七天,张嫣偷偷来看他。不过半年光景,小姑娘的眼神已经变得沉静许多。 "舅舅,我带了点心。"她从袖中取出几块饴糖,"是姐姐托人送进宫的。" 刘盈注意到她称呼的变化:"嫣儿长大了。" 张嫣抿了抿嘴:"外祖母说,等太子满周岁,就要...就要请舅舅退位。" 刘盈并不意外。他早该想到,对母后来说,孙子比儿子更好控制。 "别怕。"他轻声说,"舅舅在呢。"但其实他心里清楚,在母后精心编织的权力网中,他早已无路可逃。 不久后汉惠帝刘盈驾崩,年仅二十三岁,吕后立年幼的刘恭为帝,自己临朝称制,张嫣被尊为皇太后。 葬礼上真正为他感到伤心的只有张嫣,其他人早已经为权柄迷失了眼睛,没有了舅舅的保护,张嫣又该何去何从? 信息来源:《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