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公元183年,大汉朝廷大赦天下。这是汉灵帝刘宏即位的第16个年头,也是他第15次

公元183年,大汉朝廷大赦天下。这是汉灵帝刘宏即位的第16个年头,也是他第15次大赦天下。是的,你没看错,几乎每年都来这么一次…… 汉灵帝刘宏,公元156年出生,12岁就被推上皇位,说白了就是个傀儡皇帝。早年有窦太后和外戚把持朝政,后来宦官势力崛起,尤其是“十常侍”那帮人,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这哥们儿在位27年,史书里没啥丰功伟绩,反而留下了一堆“昏君”标签。比如,他喜欢卖官鬻爵,把官位当菜市场买卖,还沉迷享乐,对国家大事基本不管。《后汉书》里说他“闇弱不惠”,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昏庸无能”。 他当皇帝的背景也很乱,黄巾起义爆发,地方豪强割据,朝廷财政早就入不敷出。为了填补窟窿,他靠卖官捞钱,可这钱大多进了宦官和自己的腰包,老百姓日子越来越苦。这种情况下,他还频繁大赦天下,听着像是仁慈,但实际效果呢?咱们接着往下看。 大赦这东西,在古代不算稀奇,通常是新帝登基、庆典或者灾后安抚民心时用。但汉灵帝这操作,完全是“批发式大赦”。根据《后汉书》和《资治通鉴》记载,他从公元168年即位到184年,几乎年年大赦,平均一年一次,有时甚至一年两次。公元183年这次,已经是他第15次了。 这频繁大赦有啥后果?首先,法律权威直接崩了。你想想,犯了罪的人,本来该判刑,结果皇帝大手一挥,全放了。老百姓一看,犯法也没啥大事,反正有大赦兜底,法律还威严个啥?《资治通鉴》里提到,当时“法度弛废”,意思是法律形同虚设,犯罪率蹭蹭上涨。 再者,社会秩序也乱套了。大赦不光放了小偷小摸,连一些贪官污吏、地方恶霸都趁机脱身。这些人出来后变本加厉,继续祸害百姓。比如黄巾起义前,地方豪强压榨农民,朝廷管不了,大赦一出,这些人更是肆无忌惮。结果呢?民怨沸腾,社会动荡加剧。 还有个大问题,朝廷财政雪上加霜。大赦后,监狱空了,罚款收不上来,卖官的收入又不够用,国家机器运转不下去。汉灵帝还得靠宦官四处搜刮,可钱到不了国库,老百姓反而更恨朝廷。这种恶性循环,直接把汉朝推向了崩溃边缘。 频繁大赦只是汉灵帝治下乱象的一部分,但它像个放大镜,把朝廷的腐朽暴露得一清二楚。到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彻底爆发,全国各地烽烟四起。汉灵帝这时候还在忙着享乐,根本没能力平叛,只能靠地方军队和豪强。结果呢?朝廷威信扫地,地方势力坐大,中央控制力几乎为零。 公元189年,汉灵帝死了,留下个8岁的儿子汉少帝。没多久,董卓进京,废帝、屠城,大汉彻底成了军阀混战的舞台。从汉灵帝频繁大赦到汉朝灭亡,不过短短几年,可见这政策有多坑。史学家范晔在《后汉书》里评论说,汉灵帝“昏乱失道”,大赦滥用就是明证。 其实,大赦本身没啥错,关键看咋用。汉灵帝把它当万能药,啥问题都靠大赦解决,结果治标不治本,反而让法律成了摆设,社会成了火药桶。他也许觉得自己挺仁慈,可这“仁慈”却加速了帝国的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