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朱元璋真的是“鞋拔子脸”吗?被丑化的背后,是历史的刻意抹黑!

朱元璋,这位从乞丐到皇帝的传奇人物,为何在后世被刻意丑化为“鞋拔子脸”?其实,这背后隐藏的是历史的刻意抹黑和政治的别有用心。

朱元璋建立明朝时,南北汉人分裂已长达400多年。从938年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给辽国,到1368年明军攻占元大都,北方汉人在辽、金、元的统治下,被迫接受胡俗,与南方文化彻底断裂。北方汉人剃发留辫,穿袍裤,改用胡姓,甚至实行“收继婚”;而南方汉人则保留了汉唐衣冠和儒家伦理。这种文化裂痕,直到朱元璋推行“衣冠复古”才逐渐弥合。

朱元璋为了统一南北文化,强制推行汉族传统服饰,禁止胡服和胡俗,甚至对“收继婚”参与者处以极刑。他还通过“南北榜案”平衡南北学子的文化差异,创立了地域配额制度,确保南北学子都能在科举中获得机会。这些举措,让华夏重新成为一个整体,也让中华文明得以延续。

然而,朱元璋的强硬政策触动了文人士大夫的利益。他们通过掌控历史叙述权,将朱元璋的相貌丑化为“鞋拔子脸”,将他的功绩抹黑为“暴政”。这种抹黑在清朝时期被进一步利用。清廷为了消解“夷夏之防”,将明朝塑造为“暴政黑暗时代”,甚至将朱元璋的丑化画像钦定为标准像,完成了对明朝政权的污名化。

与此同时,清朝通过“盛世”话语建构统治神话,淡化文字狱、迁界禁海等黑暗历史。大量清宫剧将康雍乾时期塑造为“盛世样板”,却忽略了清朝的血腥征服史。康熙平定三藩时,仅在四川就屠杀了400多万人,却被塑造成“千古一帝”。

朱元璋的真实相貌如何?据明代张瀚《松窗梦语》记载,他“眉秀目炬,面如满月”。但士人却将其替换为“龙颔虬须,面有瘢志”。这种丑化,不过是士人对强权的反抗,以及清朝统治者对前朝的抹黑。

当历史的尘埃被拂去,朱元璋的真实形象终将显现:他是一位再造华夏、统一南北的伟大英雄。他的功绩,不应被丑化的画像和刻意的抹黑所掩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