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97年春,86岁的杨绛对病床上奄奄一息的女儿说:“安心睡觉,我和你爸爸都祝福

1997年春,86岁的杨绛对病床上奄奄一息的女儿说:“安心睡觉,我和你爸爸都祝福你睡好。“她话音刚落,钱瑗就停止了呼吸,第二年隆冬,钱钟书也离开人世,原本温馨的一家三口,只剩杨绛一人。   在上海滩的旧时光里,杨绛和钱钟书因书结缘,携手走过半个多世纪,女儿钱瑗的出生让这个家满是笑声。他们一家三口相濡以沫,日子平淡却温馨。然而,谁能想到,1997年春,杨绛轻轻一句“安心睡觉”,竟成了女儿生命的终点。次年冬,钱钟书也撒手人寰,幸福的小家瞬间只剩她一人。   杨绛和钱钟书的缘分,始于1932年的清华大学。彼时,杨绛考入清华研究生院,遇到了才华横溢的钱钟书。两人一见如故,聊起文学来总有说不完的话。1935年,他们结为夫妻,婚后一起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深造。1937年,女儿钱瑗在牛津出生,给这对学者夫妇带来了无限欢乐。1938年,他们带着一岁的钱瑗回到祖国,钱钟书在清华大学教书,杨绛则在上海搞翻译和写作。   钱瑗从小聪明伶俐,继承了父母的才华。她的祖父钱基博夸她是“读书种子”,外公杨荫杭则赞她过目不忘。钱钟书常说,女儿性格刚正像外公,爱教书像爷爷。她跟父亲关系特别好,杨绛常开玩笑说他们是“哥们”。1959年,钱瑗从北京师范大学俄语系毕业,留校教书,后来改教英语。她讲课幽默风趣,学生们都很喜欢。可惜,她的感情路不太顺。1968年,她和北师大校友王德一结婚,婚后日子过得挺甜蜜,杨绛还亲手给王德一理过发。但没过两年,王德一因受不了批斗自杀了,钱瑗伤心欲绝,搬回父母家。   到了1997年,钱瑗查出肺癌,已经晚期。那年3月,她躺在病床上,气息微弱。86岁的杨绛守在床边,轻声说了一句“安心睡觉,我和你爸爸都祝福你睡好”。话刚说完,钱瑗就没了呼吸。那一刻,杨绛强忍悲痛,心里却像被掏空了。当时,钱钟书也在医院住院,得了肺炎,身体很弱。   钱瑗去世没几天,钱钟书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他昏迷中突然喊着女儿的小名“阿圆”,还说了一句“阿圆,回到自己家去”。杨绛听了,眼泪止不住地流。她凑到丈夫耳边,低声说女儿走得很安详,可钱钟书的身体还是撑不住了。1998年12月,他拉着杨绛的手,留下一句“好好活,辛苦你了”,就闭上了眼。   杨绛一下子失去了女儿和丈夫,家里冷冷清清,可她没让自己垮掉。她常跟朋友说:“他们走了,我得活下去,做点有意义的事。”她开始整理钱钟书留下的15000多页学术笔记,那些手稿堆满了桌子,都是他一生的心血。杨绛戴着老花镜,一页页翻看,花了七年时间整理出版,让这些研究没白费。后来,她又拿起笔,写下《我们仨》,回忆一家三口过去的日子。2003年,这本书一出,感动了无数人。她把几百万稿费加上积蓄,共800万元,捐给清华大学,设了“好读书”奖学金,帮了不少穷学生。   杨绛和钱钟书、钱瑗一家三口,用爱和坚守,撑起了一个家。哪怕后来只剩她一人,她也没抱怨命运,而是用行动告诉大家,爱是能延续的。她在书里写,他们一家不求大富大贵,只想好好在一起。2016年,杨绛105岁去世,走得很平静。她叮嘱身后事简单办,不留骨灰,干干净净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