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决胜之战锦州之为

核心提示

决战决胜,激情奔涌。锦州,向海图强、攻势如潮。

109项攻坚任务、136项重点任务、357项清单任务高频调度、高位推进。锦州抓枢纽强开放,促转型育新质,全力推动陆海联动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纵深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发展全面起势,增量多点开花。一季度,锦州6项核心经济指标增速闯入全省前四位,实现决胜之年开门红。1月至5月,经济势头持续强劲,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5%,增速居全省首位;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8%,位列全省第三。

决胜收官,锦州擎起“英雄城市”时代使命,深入实施“136921”发展战略,鼓劲再发力,紧扣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不低于全国及全省平均水平目标,在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中当先锋、打头阵。

攻坚

6月30日,锦州汤河子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内,兰麒精细化工材料有限公司10万吨/年己二腈项目建设正酣,塔吊旋转吊装作业与混凝土浇筑形成24小时“接力赛”。

“我们以小时为单位倒排工期,力保年底前第一条生产线竣工投产。”董事长杨彦麒指着规划图介绍。该项目计划建设年产10万吨己二腈、1500吨己烷三腈及20万吨尼龙66生产装置,建成后将打破跨国公司技术垄断,填补国内产能空白。

向东20公里,国家级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总投资51亿元的凯荣集团项目现场塔吊林立、工程车往来穿梭。自去年3月项目落地以来,从需求调研到土地收储,再到施工建设,锦州各级部门全程“跑办”“速办”,让投资方感受到项目建设的“锦州速度”。

决胜之年,锦州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姿态,将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战场。紧扣“一枢纽、两中心、两高地”区域中心城市定位,系统谋划枢纽畅联、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等十二大工程,储备重点项目2300余个、总投资达8250亿元,构建起“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项目建设格局。兰麒精细化工、零碳产业园、恩耐吉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等一批体量大、技术优、带动力强的项目加速落地。

“我们压实项目‘谋立推建’各个环节,‘点对点’疏通规划、用地、融资、审批等堵点难点。同时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推动项目平均审批时限压缩近57%。”锦州市发改委副主任姚晓东介绍。其中,豪润达润滑油添加剂项目仅用85天完成了从土地报批到施工许可的全流程,实现“拿地即开工”,成为“锦州效率”的标杆案例。

锦州常态化开展项目集中开复工和拉练督导,营造“比谋划看储备、比招引看落地、比开工看进度、比服务看实效”的竞进氛围。计划全年实现开复工重点项目超100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突破240个,以项目建设之“进”,筑牢经济发展之“稳”。

跃升

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新兴产业“新苗成栋梁”——锦州坚定走好“双轮驱动”的产业升级之路,全力锻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硬脊梁。

置身辽宁宏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现代工业气息扑面而来:新型连续结晶设备精准控温控流,国际领先的钼粉产线高效运转,智能化管理系统让物料运输时间缩短30%……作为深耕钼系列产品领域的“隐形冠军”,辽宁宏拓正全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设备升级不是简单的‘换机器’,而是对生产全链条的重构。”总经理唐玉奇介绍,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生产的钼粉纯度已达4N(99.99%)以上,目前,正朝着更高标准的5N(99.999%)发起挑战,力争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抢占行业制高点。

立足深厚工业底蕴,锦州以改造升级“老字号”为突破口,强力推动“炼油向化工转、化工向材料转、材料向高端转”。在金属新材料领域,以中信钛业、宝钛华神、辽宁宏拓等为龙头,聚焦钛、钼、铬、锆等战略金属材料,向半导体级高纯金属、航空航天用高端合金等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同时,锦州石化加速从“燃料型”向“化工材料型”转变,针状焦等特色产品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

传统产业“转”出高端新天地,新兴产业“聚”出集群新优势。锦州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大力推广绿色能源应用示范。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积极谋划低空经济、氢能等未来产业,不断催生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打造地域特色突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年2月,锦州成功入选国家港口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标志着其枢纽地位获得国家层面战略认可。锦州紧抓这一机遇,做好“通道、枢纽、产业”三篇文章,推进综合保税区、辽宁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中蒙俄物流园、跨境电商综合服务4个开放平台建设,构筑临港现代产业中心,力争实现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6%,引进内资增长12%以上。

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决胜未来的战略资源。锦州锚定“创新驱动、人才强市”战略,推动“关键变量”转化为“最大增量”。

在锦州韩华电装起动机电枢生产车间,智能化与绿色化交织成发展新图景:机械臂精准作业、自动化设备高效运转,绿色原料使用率达83.33%,一站式智能生产模式,生产效率提升超20%……

“MES信息化管理系统、人工智能视觉系统等创新应用,既减轻员工作业强度,又降低质量成本。”总经理助理赵业民表示,未来,该企业将持续加大绿色制造技术研发创新,提升产品绿色竞争力,向行业标杆迈进。

韩华电装的转型,正是锦州创新浪潮的生动缩影。锦州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深化“产学研用政”协同创新。2024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54亿元,大批创新成果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在人才引育方面,锦州持续打造“四个引才聚才场景”,构建“引育用留”全链条生态。创新实施“博士入企服务”专项行动,205名高层次人才入驻38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高校学子留锦来锦”专项行动与“人才三百”活动,在清华、北大等高校设立61个“人才工作站”,建成22个实习基地,2024年引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2.1万人,同比增长33.8%;三年累计发放人才补贴2924万元、减免购房契税241万元,以真金白银留人才。

“锦州正高标准建设区域科创中心,构建‘一廊、两区、多结点’人才集聚先行区。”锦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俏介绍,今年锦州将加快人力产业园建设,投入400余万元支持领军人才团队与青年拔尖人才,评选“锦绣英才”,让创新人才站C位、得厚待。

乘势而上,决胜收官。锦州以决战决胜之势纵深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全力以赴拼经济、促发展、稳增长,吹响决战决胜冲锋号。

(辽宁日报记者白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