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数字经济学会理事陈以军:美关税政策冲击中国跨境平台及卖家
(网经社讯)美国东部时间4月2日,美方宣布取消对来自中国的低价值进口产品的免税待遇,即所谓800美金以下“小包免税”政策。面对美方施压,中方并未被动接招,而是迅速打出“组合拳”,宣布了一系列反制举措。
4月2日,美方宣布取消对来自中国的800美金以下“小包免税”政策。4月4日,中方宣布自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4月9日,因中方未撤回反制措施,美国宣布自当日凌晨起对华商品额外加征50%关税,累计新增关税达104%。4月9日,中方宣布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的加征关税税率由34%提高至84%。
美国对华征收104%关税,对我国出口跨境电商平台和卖家产生深刻影响,如:阿里巴巴国际站、菜鸟国际、燕文物流、至美通、泛远国际、环球资源、中国制造网、敦煌网、大龙网、拓拉思、领工云商、大健云仓、宝信环球、全球贸易通、亚马逊全球开店、eBay、Temu、TikTok、全球速卖通、Shopee、Lazada、SHEIN、安克创新、华凯易佰、patpat、致欧科技、赛维时代、星商、吉宏股份、子不语、兰亭集势、三态股份、傲基、遨森电商、跨境通、有棵树、星徽股份等。
同时,我国征收84%的关税,对我国进口电商平台也产生深刻影响,如:京东国际、天猫国际、考拉海购、唯品会、多多国际、小红书、行云集团、洋葱集团等。
对此,“一带一路”TOP10影响力社会智库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组织了近20位专家,给予解读。
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浙江省数字经济学会理事陈以军在接受数字经济新媒体&智库#网经社 独家专访时表示:
一、美关税政策意图
美国该政策的出台无非是试图通过取消免税政策,削弱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优势,遏制中国商品的竞争力,一定程度上放缓中国跨境电商发展速度,以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
二、政策影响与应对
该政策对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和卖家而言影响无非是物流成本上升,通关时效延长,包裹滞留风险增加,运营成本大幅增加,当然平台流量和利润空间受到压缩是首先体现出来的。
接下来许多企业开始采用海外仓、本地配送等方式进行本地仓储和物流布局,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但是不要盲目推进,毕竟是要真金白银投入的,启动之前还是需要多了解当地政策,否则会出现一系列其他问题,不过新兴市场的开拓是破局的关键,这里的新兴市场不是说绕道墨西哥或者加拿大等寻找入美路径,绕道看上去“很美”,结局也许只是拍拍屁股做决定的一厢情愿。
三、清关压力与消费者反应
海关的清关能力可能难以应对大量包裹的积压和延误,甚至出现一系列不适应,美国消费者和企业可能会因为商品价格上涨和收货延迟而产生不满,可买可不买的情况会越来越多,最后有可能一些州政府对联邦政府提出出质疑和反对。
但从美国的举动来看,后续中止可能性比较小,微调会出现,不过美国会希望通过中美双方通过谈判和协商,就相关政策达成新的共识。
四、政策调整方向
对跨境电商企业出口商品给予一定的关税补贴,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鼓励物流企业优化物流网络,加大对物流企业海外仓建设的支持力度是一个方向,支持跨境电商企业拓展多元市场,举办各类跨境电商展会、交流会、洽谈会、贸易会进行一带一路市场深度拓展是非常重要的。
五、长远策略
推动加强跨境电商领域的合作,建立公平、开放的国际贸易环境,鼓励跨境电商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