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战:打压中国是目标之一,但绝非唯一
眼下,针对特朗普“对等关税”的评论存在一种错误的认知倾向,即将其视为单纯针对中国的关税战。这实际上是特朗普发起的一场面向全球国家的关税战/贸易战,中国只是其中的被攻一方,并非关税战目标的全部。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尤其是欧盟,都有着不同的目的和考量。
一提起特朗普的“对等关税”,似乎就自动与中美关税战划等号,这是一个片面且错误的认知。特朗普的所谓“对等关税”,其目标覆盖全球,并非仅仅针对中国。
中国之所以展开关税反击,并非单纯为了报复美国对中国的关税打击,而是因为美国以各种借口宣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贸易伙伴滥施关税,这一行为严重侵犯了各国的正当权益,严重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严重损害了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严重冲击了全球经济秩序的稳定。中国政府对此强烈谴责,坚决反对,并站在世界的高度进行反击,既维护了中国自身的利益,也捍卫了国际公平正义和国际规则秩序。
诚然,中国是特朗普“对等关税”的受害者之一,其关税战也是打压遏制中国的一部分。因此,中国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强有力的关税反制。但绝不能因此就将特朗普的关税战简单归结为中美之间的关税战。
特朗普这一次煞费苦心设计和发起的关税战,其最主要的目的在于迫使世界各国,特别是跨国资本(主要是国际重要企业),直接投资于美国,以帮助美国重振制造业体系,弥补制造业的空心化。用他的话来说:“不在美国生产,就要面临巨额的关税。”这实际上是特朗普上一任期提出的“雇美国人购美国货”政策的翻版升级。
特朗普政府通过提高进口关税,旨在提升美国本土企业的竞争力和投资生产热情,同时迫使国际资本和外国大企业涌入美国投资建厂,以重振美国制造业。为此,后续还将实施国内减税政策,进一步刺激消费和投资,增强美国制造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单纯从美国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项颇具吸引力的政策措施。毕竟,美国制造业近年来确实遭遇了严重的空心化问题。
长期以来,美国习惯于通过美元霸权或操纵美元汇率的方式收割世界财富。无论是拜登时期的“通胀削减法案”,还是美联储的疯狂升息,都未能如预期般成功收割全球利益。美元割韭菜的功能逐渐弱化,美国贸易和国债赤字严重,通胀风险持续不退。如果不能及时填补制造业的空心化,美国经济将面临重大的衰退危机。
更重要的是,中国快速复兴强国的步伐给美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中美两国的强国之路截然不同,其内涵差异显著。其中,中国拥有最齐全的制造业体系和最完备的基础设施,这是美国所不具备的优势。尽管美国站在世界供应链的金字塔顶端,可以对全球形成有力的控制,但当意识到中国在高科技和高端制造领域正取得重大突破时,美国的危机感被无限放大。
美国已深刻认识到,中国与当年的苏联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国不仅拥有强大的制造能力,还在不断追求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而一直沉浸在“冷战思维模式”中的美国,对此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当年,美国通过冷战拖垮了苏联,如今中美之间却正快速滑向冷战的边缘。在这场新的冷战对抗中,拥有强大制造业和基础设施的中国,或将对美国形成冷战优势。特别是中国在高科技和核心制造领域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更让美国焦虑不已。
为了永久性保住霸权地位,赢得重构世界秩序的大国竞争,重振美国制造、填补制造业空心化已成为当务之急。特朗普政府因此打起了关税的主意,以全世界都在占美国便宜为借口,通过精心设计的“对等关税”政策来实现其战略目的。
尽管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国企业的投资与生产,有利于重振美国制造业,但显然还远远不够。一个重要原因是,华尔街资本已习惯于通过“金融炒作”套利或制造金融危机获利,对于重振制造业这种费时费力且不确定的项目兴趣寥寥。
同时,美国内部的企业转型或投资热情也并不高涨。更为关键的是,以往占有绝对优势的高科技企业如今也已不那么给力,由于竞争优势正逐渐被蚕食,它们扩大投资的能力和热情也大打折扣。
面对这些挑战,特朗普虽有意通过关税政策推动美国制造业的复兴,但实际效果却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美国若想在全球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还需在制造业重振之路上付出更多努力。
正因如此,近年来不论是硅谷还是华尔街,都显得无所适从,焦虑情绪弥漫。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美国,再通过减税政策,一方面倒逼本国跨国资本回流,另一方面迫使外国资本投资美国建厂,以加速美国制造业的复兴。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一次关税战的主要目标似乎并不应当是中国,而是美国的盟友国家。中美之间实际上已经进入了“冷战式对抗”模式,而拜登政府已经在大力推动中美“脱钩”,既限制美国资本投向中国,又阻止中国资本进入美国。特朗普政府同样不希望中国资本进入美国市场。
拜登的“通胀削减法案”以及“芯片与科学法案”,本意在于吸引外资流入美国,然而这些措施并未取得预期效果或受到抵制。于是,特朗普政府又祭出了“对等关税”这一招,其主要目的便是迫使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和企业投向美国建厂,以实现美国制造业的复兴。
特朗普政府真是一招不灵就另用一招,而且一招比一招狠,一招比一招无理。
正因为特朗普此次对关税政策的实施势在必得,所以无论是欧盟还是美国的其他盟友国家,如果还心存通过与特朗普沟通磋商或妥协让步来换取关税减免的幻想,那无疑是痴人说梦。
在宣布汽车关税时,特朗普就明确表示,“汽车关税将会是永久的”。而这一关税政策显然对日韩和欧洲国家的打击最大,中国并非其主要受害者。
在签署对等关税行政令时,特朗普虽然没有强调这是永久的措施,但他却声称这是美国的“解放日”,是一场“经济革命”,并呼吁美国人“挺住”。这充分显示了他的决心。
如果至今还有人读不懂特朗普此次关税战的目标,还幻想着能够说服他收回关税成命,那无疑是大错特错。特朗普的目的就是要以高关税为筹码,换取盟友国家在美国扩大投资建厂,而且这些投资建厂还必须由美国政府来控制。
有评论称,特朗普的关税战是为了迫使相关国家,特别是盟友国家,也对中国发起关税攻击,这纯属无稽之谈。
如果特朗普的主攻目标就是中国,那就没必要费这么大的劲或拐这么大的弯,直接要求或逼迫盟友国家特别是欧盟向中国发起关税战岂不更简单有效?
在拜登政府时期,虽然欧盟先于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发起了关税战挑衅,关税攻击中国,美欧可是有联手的空间和基础的。
当然,特朗普同时对100多个国家采取对等关税政策,其目的显然更为深远和复杂。这一政策不仅意在提高美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更在于压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步,这可以被视为一种经济恐怖主义手段。尽管这种策略旨在逼近世界接受美国第一的地位,但这绝非其主要目的。
实际上,特朗普的这一次关税战是一场全球性无差别式攻击。他的主要目标在于迫使跨国资本或世界大制造商在美国投资建厂,以帮助美国重振制造业。由于已经出台了中美双向投资的限制政策,欧盟、日韩等盟友国家自然成为了特朗普关税政策的主要目标。当然,打压中国也是特朗普的目标之一,但绝非唯一。这是必须要做出正确判断的事,这样才能做出更好的或准确的反制选择。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