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泊头火柴厂最后一批设备被以246万元的价格拍卖,曾经这个风靡一时,火遍了大江南北的泊头火柴厂拉下了帷幕,自从打火机问世后,火柴厂的生意就日渐萧条,谁能想到泊头火柴厂竟然从巅峰到倒闭只用了20年,过程堪称过山车,开始即巅峰,结束的也很匆忙。 1912年,那时的火柴还叫“洋火”,并且大多火柴都是来自于国外进口,这就导致火柴价格昂贵,国人的消费莫过于在给外国人做嫁衣。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名叫钱立亭的商贩发现了其中的商机,跟几个亲戚凑钱在泊头搞了一家火柴作坊。 就当一行人信誓旦旦的开始时,却发现看着很简单的火柴,制造起来却并没有那么简单,几人在此之前,并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导致火柴作坊差点“熄火”。 谁知峰回路转,这个有发展前景的小作坊,竟然引起了冯国璋的注意,为了挽救国营企业,也为了给国人争口气,冯国璋出资4万大洋入股小作坊。 有了这笔钱,泊头火柴厂正式成立,并且还引入了最新机械设备,不仅如此,还朝国外引进了制作火柴的先进技术,不仅保证了产量,而且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工人们的安全。 经过几年的发展,泊头火柴厂资产已经达到了20多万,厂里的员工更是达到了五六百人,这样规模的厂子在当时已经算高规模工厂,销量市场更是覆盖了好几个大省。 那时的泊头火柴厂可谓是风靡一时,能在火柴厂上班的工人都高人一等,更夸张的是,想要进火柴厂上班的人是挤破了头,除非有关系或者父母在工厂上班的,才有机会进入,否则只有羡慕的份。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生意多么火爆,火柴厂的价格从未涨过,一直都是两分钱一盒,甚至几十年都从未涨价,可是泊头火柴厂的名气却早已盛名在外。 泊头火柴厂最火爆的时候,大街小巷都是糊纸盒的工人,就连家里的小孩子都加入了糊纸盒行列,为了赶出订单,一家老小都在帮忙糊纸盒,赶订单。 毫不夸张的说,那时的泊头火柴厂养活了泊头的一大半市民,为很多市民解决了就业问题,并且还推动了泊头市的经济发展,大街小巷,家家户户,几乎每个小卖部都能看到泊头的火柴。 由于那时的人们还靠着柴火做饭,导致火柴的需求量很高,最多的时候,厂里的工人达到了2000多然,厂房面积更是扩展到了3万多平米,库房里摆放着数不尽的火柴盒。 然而,在进入90年代后,打火机突然横空出世,打火机不仅安全还方便,最重要的是不会发潮,自从打火机出现之后,火柴厂的订单就飞流直下三千尺。 随着时间的推移,厂里的积压的存货无法及时出售,导致外包装发潮变形,就连火柴也开始发潮,工人更是被辞退了一大半,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个老员工在苦苦支撑。 1997年时,峰回路转瑞典的火柴公司愿意合资,投资7000万元,并提出占股70%的要求,其实瑞典的合资对当时的泊头火柴厂来说是雪中送炭,毕竟火柴厂当时已经开始亏损,设备老化,员工散尽。 可谁知厂领导害怕失去话语权,最终拒绝了瑞士的合资合作,这也导致泊头火柴厂直接走向破产,隔年,火柴厂进行了改革,让老员工入股分工。 本以为这种合作方式会提高效益,可能想到“股东”太多,争议跟问题也随之而来,最终这次改革还是以失败告终。 后来,火柴厂年年亏损,本想着通过房地产来带动火柴厂,可谁知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负责相关事宜的领导却被调走,这下计划还没是实施就宣告失败。到后来,厂里开始制作婚庆定制火柴,改 良了火柴盒包装,在上面印刷照片跟祝福语,销量这才得以提升,又在当地文旅的操作下,将厂区位置修改成了旅游路线,将厂里的老旧设备当成展品让旅客参观,收入倒也可观。 曾经火遍大街小巷,带动了泊头经济的泊头火柴厂从曾经的高不可攀成为了“平民”。之后有不少厂里的老员工都说:“当时要是同意跟瑞士合作,火柴厂也不至于成现在这样!” 不过凡事都不是绝对的,有些产物本就是时代的产物,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自然会被淘汰,这都是社会的自然规律,很少有产业能一直保持,有新事物的出现,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猜你喜欢
柴桑大姐写给五班的信还是打回到峰峰,大家对这样的结果担心不已。柴桑大姐直播展示
2025-05-24
时光浅唱低吟声声慢
我刚刚查了一下许建华妈妈的行程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啊,原来这次跟浩男一
2025-05-24
超级金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