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37年6月,山西五台山,林徽因趴在佛光寺大殿的木梁上,借着手电筒的微光,一寸

1937年6月,山西五台山,林徽因趴在佛光寺大殿的木梁上,借着手电筒的微光,一寸寸辨认梁架上的墨迹。忽然,她的指尖顿住了——“佛殿主女弟子宁公遇”几个字在尘土下若隐若现。“思成!唐代的!这是唐代的!”她几乎是滚下木梯,发髻散乱,旗袍沾满蛛网,却在荒寺里放声大笑。 林徽因1904年出生在杭州,家里不是一般人家。父亲林长民是民国时期的政治家和学者,留过洋,受过新思想熏陶;祖父林孝恂是清朝翰林,做过地方官。她从小就聪明,家里条件好,接受中西教育。1916年,她进北京培华女子学校,学英文、数学这些西式课程,脑子开阔得很。1920年,她跟着父亲去了欧洲,在伦敦住了段时间,认识了一位女性建筑师房东。那时候,她就对建筑学有点兴趣了,开始琢磨房子的结构和美感。 回国后,她继续在培华读书,还参加了新月社,跟徐志摩、胡适这些大咖混在一起,文学才华崭露头角。1924年,她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美术,因为当时建筑系不收女生,她只能曲线救国,选修建筑课,还当过助教。1927年,她拿了美术学士学位,但建筑学的梦想没放下。后来,她又去耶鲁学了舞台设计,艺术这块她真是玩得转。1928年,她跟梁思成结婚,俩人一起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开始研究中国古建筑。这条路不好走,但她硬是走出了名堂。 1937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带着团队去了山西五台山,目标是找佛光寺。这座寺庙可不是随便挑的,他们是根据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线索推出来的。路上全是泥泞山道,骡车颠得人骨头散架,步行还得穿过树林,好不容易才到。寺庙已经破得不行了,大殿里全是灰尘,木梁上爬满虫子,空气里一股怪味。 林徽因亲自上阵,爬上木梁,用手电筒一点点看上面的墨迹。她发现“佛殿主女弟子宁公遇”这几个字,还有“咸通九年”这些唐代信息,立马就炸了。这证明佛光寺是唐代建筑,直接把日本学者说的“中国没唐构”给怼回去。团队忙了好几天,测绘、记录,忙得没空睡觉。她测绘的误差才0.2毫米,这专业劲儿真不是盖的。这次发现,不光是学术上的突破,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一大步。 佛光寺的事还没完,卢沟桥事变就爆发了。林徽因和梁思成赶紧收拾图纸,想办法保存。手稿藏在教堂地窖里,结果南迁时船漏水,好多东西毁了。他们没放弃,带着团队跑遍天津、昆明、丽江这些地方,继续考察古建筑。那时候战火到处烧,他们一边躲空袭,一边记数据,真是拿命在拼。 1948年,共产党进北京前,请他们帮忙标出城里的文化遗址,免得打仗毁了。他们交了详细地图,保住了不少老房子。林徽因的身体早就不好,肺结核折磨得她喘不过气,可她还是硬撑着干活。她的坚持,不光是为了学术,也是为了不让中国文化断根。 1949年后,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清华教书,还参与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把传统和现代揉在一起。可那时候,城市大搞建设,老房子拆了不少,他们的保护工作老是碰壁。她身体越来越差,1955年就去世了,才51岁。 很长一段时间,她的名字都被“梁思成夫人”盖住,功劳老算在别人头上。营造学社的合影里,她也常被挤到边上。可她的贡献是实打实的,佛光寺的发现就是她职业生涯的高光。近年,大家开始重新看她的成就,2019年宾大还追授她建筑学学位,算是迟来的认可。 她不光是建筑学家,还是诗人、作家,写的诗和散文特别有味道。她用自己的才华和坚持,证明了女人也能在硬核领域干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