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年,16岁的张作霖落难乞讨,孙寡妇看中了他,解开衣扣,掏出一块腰牌给他:“拿着,出入后院方便!”她万万没想到,自己的收留成全了张作霖,也成全了她自己! 张作霖这辈子,真是个大起大落的故事。他1875年3月19日生在奉天海城县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农民家里。爹叫张有财,开个小铺子,可惜是个赌鬼,赚点钱就输光,家里连饭都吃不上。娘王氏是个苦命人,拼命撑家也没辙。张作霖排行老三,上头俩哥,下头有个妹,还有个同父异母的姐。小时候脸上长痘,人送外号“疙瘩”,瘦得像根柴火棍,可脾气倔,打架从不服输。 他小时候家里就没消停过。大哥张作泰跟有夫之妇搞乱,最后被人家男人告发。张有财气得不行,拿棍子打他,没想到下手太重,把人打死了。没多久,张有财跟人赌钱又起争执,被仇家干掉。王氏受不了这接连的打击,自己也走了。13岁的张作霖带着小妹,瞬间成了孤儿,只能靠要饭和偷东西活命。东北那冬天,冷得要命,他好几次差点没熬过去。 到了1891年,16岁的张作霖流落到营口高坎镇,饿得实在扛不住,混进孙财主家饭堂偷了碗粥吃。结果被管事逮住,差点挨顿狠揍。关键时候,孙寡妇站出来拦住了。她五十来岁,早年死了男人,一个人撑着家业,心肠却软。看张作霖那可怜样,她让人给他洗澡换衣,还端了碗热汤。从那天起,他在孙府干起了杂活,扫地、劈柴、喂马,干啥都卖力,慢慢得了大家的认可。 孙寡妇不光管他饭,还教他做人得正,路得直。这话张作霖记心里了。后来他在孙府待了几年,长成个壮小伙,想去当兵闯荡。跟孙寡妇一说,她没拦着,还给了点银子,又送了块刻着“忠孝”的腰牌,让他别忘本。他接过腰牌,眼泪差点掉下来,打那以后把孙寡妇当干娘一样记着。 离开孙府后,张作霖投了毅军,从小兵干起。他胆大、心细,很快就混出头。1900年义和团那会儿,他搞了个“保险队”护乡里,势力一点点大了,后来被清廷收编,成了正规军。他打过辽西和蒙古的土匪,稳住地方,步步高升,到1916年当上奉天督军,掌管东三省,成了奉系军阀的老大。1924年,他带奉军打败直系军阀,进了北京,成了北洋政府的实际掌权者,外号“东北王”。他还搞兵工厂、买飞机,弄出个地方军阀里最牛的空军。 可好景不长,1928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来势汹汹,张作霖扛不住,节节败退。6月3日,他决定撤回东北,第二天专列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了,身受重伤,当天就没了,53岁。这结局挺唏嘘,但想想他从乞丐到“东北王”,也够传奇了。 张作霖这人,最念旧。孙寡妇1925年在营口去世,他扔下军务连夜赶回去办丧事,用好楠木做了棺材,还弄了块汉白玉墓碑,上面刻上她的名,跟自己名字放一块。手下劝他,说你这么大人物跟个平民同碑不合适,他摆手就说:“没她,就没我张作霖,这碑是我该还的。”后来每年清明,他都派人送供品,逢年过节也亲自去拜,孝心得跟亲儿子似的。村里人都说,那墓碑晚上看着都发光,讲的就是这段恩情。 他还在孙府旧址旁建了个小庙,供着观音,保佑干娘太平。后来他儿子张学良接手事业,继续跟日本人干,也算延续了老张的路。张作霖这辈子,起于微末,成于机缘,说到底,还是孙寡妇那块腰牌改了他的命。 孙寡妇呢,也是个有意思的人。她没啥大背景,就是个普通寡妇,靠自己撑起家业。她救张作霖那会儿,没想过回报,更没想过这小子能成啥气候。可她那点善心,不光救了人,还给自己留了个名。要没这事,她也就是个默默无闻的乡下老太太,谁会记得她?说白了,她成全是张作霖,张作霖也成全了她。 这故事听着挺接地气,没啥天花乱坠,就是个人跟人之间的缘分。张作霖不是啥完美人物,脾气大、手腕硬,当军阀那会儿也没少干硬事,可他对孙寡妇的这份情是真的。孙寡妇也没啥高大上的背景,就是个心善的老太太,做了件顺手的事,结果影响了一辈子。这不比那些虚头巴脑的传奇强多了? 想来,人生这东西,真挺奇妙。一个小举动,可能就改了俩人的路。就像张作霖,16岁那年要没遇上孙寡妇,谁知道他会不会就冻死街头了?孙寡妇要没帮他,她的名字怕是早没人提了。这俩人,一个落魄少年,一个孤寡老太太,就这么搭上了线,硬是走出个让人唠不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