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重庆,一男子为了尽快找到对象,花6800元,通过某婚介平台进行一对一精准匹配。第

重庆,一男子为了尽快找到对象,花6800元,通过某婚介平台进行一对一精准匹配。第一次安排见面时,女方穿了一条超短裤,男子认为女子穿的太漏,不是他想要的朴实的对象,算不上精准匹配,于是要求婚介所退他6000元。婚介所:我们的服务是达到两人见面,后续如何发展,我们保证不了。 5月22日,半岛晨报报道了一起相亲纠纷,因为一件超短裤,男子愤愤不平,要求退费。 男子李先生在抖音上刷到一个婚介平台,因为自己年龄也大了,一直没有成婚,家里父母愁的头发都快白了,于是他就抱着一丝希望来到这边报名。 婚介所的介绍费并不便宜,需要一次性缴纳6800元,承诺一对一精准匹配,会根据要求介绍两个相亲对象。 婚介所根据李先生的要求,没过多久,就安排了第一次见面。 李先生满怀期待,本以为精准匹配能遇到自己心仪的另一半,没想到,这一次远远没达到他的心里预期。 李先生之前给婚介所提过,他要求一个朴实一点的女生,不承想,张女士的打扮并不朴实,而且穿着一个超短裤,这让李先生非常不满意。 见面后,两人在一个房间交流,张女士不怎么说话,一直是李先生问什么,她就答什么,这更让李先生提不起兴趣。 婚介所收取6800元,安排两次见面,这一次等于花了3400元,但并没有做到精准匹配,这完全不是他喜欢的类型。 因此,李先生要求婚介所给他个说法,或者给他退费。 婚介所这下不乐意了,他们觉得张女士穿个超短裤是很正常的穿搭,什么都没漏,怎么就不行了。 至于张女士没有主动说话,那是因为第一次见面,很多人都没什么话,只要继续了解,说不定就能擦出爱情的火花。 在婚介所工作人员的解释下,李先生还是添加了张女士的微信。 但因为第一感觉不好,李先生加了微信却压根不想继续了解,这一次见面就这样不欢而散。 这一次的经历让李先生觉得婚介所不靠谱,也就不想再见第二个了,他要求婚介所退还6000元。 婚介所说什么也不愿意退,坚持认为他们的服务没有问题。 李先生这才无奈的求助记者,希望能帮忙让婚介所退款。 婚介所表示,他们的服务就是让相亲对象见面,至于见面后怎么发展,婚姻能不能成,这个他们保证不了。 他们按照要求介绍了两人见面相亲,服务就达到了,收取费用是合理的。 李先生却非常不满意,花3400元只见一个人,难道就只管见个面就完了吗?婚介所的钱赚的也太容易了吧。 最终,婚介所工作人员表示,他会去给领导反映,有具体解决方案了再回复。 《民法典》第509条: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婚介所与李先生签订的“一对一精准匹配”服务合同,核心义务是根据要求介绍相亲对象。 如果双方没有明确“精准匹配”的具体标准,婚介所仅仅需要按习惯,安排符合条件的对象见面即可视为履约。 女方穿着超短裤,李先生认为与朴实的要求不符,但“朴实”属于主观判断,缺乏客观标准。 婚介所已安排双方见面,形式上已经完成合同义务。除非李先生合同中明确要求了女方的穿着,那婚介所才有可能构成违约。 反之,李先生单方终止合同,不仅无权要求退款,还可能要承担违约金。 在传统相亲文化中,双方首次见面往往被赋予正式、慎重的标签。穿着被视为传递个人性格、家庭背景和价值观的重要符号。 一般人可能认为,保守、整洁的着装,如长裙、衬衫等,常被解读为稳重、适合婚姻,而超短裤这类休闲化的服饰,可能被部分人视为不够庄重。 案例中,李先生对朴实的定义可能基于传统观念,例如保守、低调等,而张女士的穿搭可能反映年轻一代对自我表达的重视。 这种冲突本质上是代际审美差异的体现:老一辈将“朴实”等同于“遮掩”,年轻人则可能将其理解为“自然舒适”或“不刻意”。 对于李先生的遭遇,大家觉得婚介所做的过分吗?有必要退款吗?(人物均为化名) 信源:半岛晨报—2025年5月22日 #夏日生活打卡季#

评论列表

风中之逐
风中之逐 1
2025-05-24 21:53
你想6000娶个老婆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