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伊俄安全纽带-2025军演即将开演!这时间上的选择很有考究。

务本堂杂谈 1个月前 (03-14) 阅读数 5 #国际

2025年3月上中旬,中国、伊朗、俄罗斯三国海军将在伊朗恰巴哈尔港附近举行“安全纽带-2025”联合演习。此次演习以打击海上目标、联合搜救等实战科目为核心,中方派出第47批护航编队参演。在俄乌冲突持续、中东局势动荡、美国扬言伊朗不配合核谈判就会采取行动,并在美西方强化印太战略的背景下,这场军演不仅是三国军事合作的延续,更折射出全球地缘政治博弈的深层逻辑,堪称海洋秩序重构的关键落子。

恰巴哈尔港位于伊朗东南部,毗邻阿曼湾与阿拉伯海,是印度洋通往中亚的陆海联运枢纽,更是全球能源运输的“咽喉”。该港距离霍尔木兹海峡仅300公里,全球约40%的石油贸易需经此航道。选择此地演习,三国意图明确。 能源安全联动:中国60%的石油进口依赖中东,伊朗90%的原油出口需经霍尔木兹海峡,而俄罗斯则借道印度洋拓展能源市场。三国通过联合行动宣示对关键航道的控制力,对冲美国主导的“护航联盟”对能源通道的垄断。 陆海权融合:中俄伊分属欧亚大陆的东、北、南端,形成“铁三角”地缘架构。恰巴哈尔港是中国“一带一路”陆海交汇点,俄罗斯借此突破黑海困局,伊朗则巩固“什叶派之弧”影响力,三国通过军事合作将陆权与海权战略深度绑定。

此次演习聚焦反海盗、临检拿捕等非传统安全科目,看似常规,实则暗含对西方海上霸权的解构。 应对复合威胁:胡塞武装对红海商船的袭击(如2024年“真实信心”号事件)暴露国际航道安全漏洞,而美西方以“护航”之名强化军事存在。中俄伊通过联合行动表明:区域安全应由沿岸国主导,而非外部势力“长臂管辖”。 规则制定权争夺:美国长期以“自由航行”为名介入他国海域,而三国演习强调“海洋命运共同体”,实质是推动国际海洋治理从“霸权主导”向“多边共治”转型,尤其为中小国家提供安全合作范式。

自2019年首次联合军演以来,中俄伊合作已从“象征性表态”转向“机制化协同”。 装备与战术融合:俄方派出太平洋舰队主力舰(如“瓦良格”号巡洋舰),中方护航编队常态化参演,伊朗提供近海作战经验,三国在指挥通信、武器系统兼容性上持续磨合,为未来联合行动奠定技术基础。战略对冲需求:美国“印太战略”压缩中俄战略空间,伊朗则面临“极限施压”。三国通过军演展示“非西方阵营”的协同防御能力,形成对北约东扩、中东干预的“反向威慑”。

能源结算去美元化:伊朗原油出口长期受美元结算体系封锁,俄罗斯遭SWIFT制裁,中国则推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三国军事合作或为“石油人民币”铺路,削弱美元霸权。 区域经济整合:恰巴哈尔港是中伊“25年全面合作协议”关键节点,联通中国西部-伊朗-欧洲的陆海通道。军演保障该通道安全,助力三国构建“能源-贸易-安全”三位一体的欧亚经济圈。

“安全纽带-2025”军演既是三国应对共同威胁的务实选择,也是重塑全球海洋秩序的战略宣言。其意义远超军事范畴,直指国际权力结构变革的核心矛盾——单极霸权与多极共治的博弈。然而,这种合作也面临挑战:俄伊对华战略诉求差异、美西方反制升级、地区国家猜忌等均可能稀释合作成效。未来,中俄伊能否将军事互信转化为制度性合作框架,将成为决定海洋秩序重构成败的关键。

(注:本文分析基于公开信息与地缘战略理论,仅代表学术探讨,不代表任何官方立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务本堂杂谈

务本堂杂谈

耿子淳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