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的天才是这么诞生的?重庆大学不给个说法吗?
5月7日,有网友在网上发了一篇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21级本科生刘某乔的简介。其中其发表了14篇SCI论文和3项国家发明专利格外引人关注。而更令人震惊的是,其参与的发明专利最早可追溯至2016年——彼时刘某乔年仅12-13岁,尚处于初中就读阶段。这更让人想入非非。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初中生参与高校科研项目?根据知网检索结果,刘某乔参与的14项发明专利中,最早一项的申请日为2016年11月8日。按常规学龄推算,当时刘某乔应就读初中一年级。然而,这些专利的申请单位均为重庆大学,发明团队中也均包含该校化工学院刘某华、刘某龙、陶某元等教授。
知网检索结果截图
虽然14项专利中刘某乔都不是第一发明人,但一个十二三岁的初中生是如何实质性参与到高校科研项目的?还有专利名单中频繁出现的刘某华、刘某龙教授与刘某乔是什么关系?
高校科研项目一般都是导师带领学生完成,成果归属学校,但刘某乔显然不符合高校常规科研团队人员的要求,那如果没参与到科研项目中,那刘某乔又是如何发明专利中署名的?
重庆大学恨得不出来说明一下吗?不要说不知道,要知道这些专利的申请单位均为重庆大学,教授也都是重庆大学的教授。
在此等重庆大学一个回复!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