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姐6》宋妍霏团真的是“个性粉碎机”吗?刘震云的话又应验了
《浪姐6》(《乘风2025》)宋妍霏团三战三捷,直到四公还保留着一公“元老”配置,是本季“历史最悠久”的团队。
人红是非多,团队也一样。赢得多了,质疑声也来了。
有人说,别的姐姐一旦跟宋妍霏组队,就会被批量训练成“女团机器人”,个性全没了,只能当宋妍霏的小跟班。
在此类说法的渲染下,宋妍霏团俨然变成了一台冷酷无情的“个性粉碎机”。
其实,笔者看到的宋妍霏团并非如此,团里的每位姐姐都有自己的高光时刻。
一、队员都很鲜活《浪姐6》是一档音乐竞演综艺,但又不单纯是音乐竞演综艺。真人秀板块在《浪姐6》中占的比重相当大,远超公演舞台的时长。
姐姐们的个性更多是在真人秀环节体现的,而不是在短短几分钟的公演舞台上。在真人秀里,宋妍霏团的每位姐姐都很鲜活。
罗予彤以一首《疯人院》获得初舞台“全民评级”第二名,自此便走入了观众的视野,后续节目组也为其安排了一些故事线。
罗予彤曾经有些不自信,觉得自身哪一点都不突出,不清楚自己在团队里能起到何种作用。而宋妍菲给了她极好的安慰,她称正是因为罗予彤各方面都颇为均衡,所以每次开场都是罗予彤。
后来罗予彤身体不适仍坚持表演,甚至缺席了四公的分组环节,这些情节在节目中都有所交代。至少在笔者看来,罗予彤并未因加入宋妍霏组就丧失了自身的存在感。
马吟吟更是靠“金句制造机”的能力时不时闪耀全场。
在四公分组环节,谭薇在宋妍霏与王珞丹两位队长之间陷入了长时间的纠结状态。此时,马吟吟适时地发表了见解,一句“爱你的人不会让你等”言简意赅却直击要害,精准地命中了谭薇情感上的薄弱点。
每当马吟吟在餐桌上娓娓而谈时,她身上的智慧之光则熠熠生辉。
谈及成长,她宛如洞察世事的哲人:“小孩成长为独立人格时,很少有家长主导完成分离。”
而说起在《浪姐6》的感悟,她目光温柔、满是深情:“来了《浪姐6》,你们每一个名字都有了色彩,累,但是很鲜活。”
张小婉更是因嘻嘻哈哈、吵吵闹闹的性格,成为了《浪姐6》存在感最强的姐姐之一。
就连李嘉琦,加入宋妍霏组后也有很多爆笑时刻。
她拒绝和宋妍霏睡大通铺,她在选歌环节踊跃上场搬运篮球,搬运数量却垫底,这些情节给她带来了很高的曝光度。
如果以为队员都是宋妍霏的陪衬,那就大错特错了。姐姐们有没有存在感,个人喜爱度排名是最有说服力的数据。
除了队长宋妍霏,每位成员在入团后个人喜爱度排名都呈上升趋势。
宋妍霏团的两位元老成员罗予彤和马吟吟,双双实现了从一公到三公的名次两连升。
三次公演,罗予彤的名次是第13、第10、第7名,马吟吟的名次是第18、第14、第11名。这种直线上升的走势,是多少姐姐梦寐以求却求而不得的成绩啊。
李嘉琦一公在张小婉组,个人名次第16名;二公到了倪虹洁组,虽然在《Salt》舞台上大放异彩,个人名次却跌落到了第22名;三公进入宋妍霏组,个人名次回升到了第17名。
有些特殊的是张小婉,一公个人名次是第14名;二公加盟宋妍霏组,下降到第18名;不过三公直接跃升至第10名,总体趋势是上升的。
所有队员都有曝光度,都能被看见,名次都有提升,这与“陪衬”两个字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结语其实,部分观众反感宋妍霏团的真正原因是“看腻了”,文雅一点的说法叫“审美疲劳”,所谓“个性粉碎机”不过是一个宣泄情绪的出口。
20多年前,在冯小刚执导的电影《手机》里,编剧刘震云写了这么一句台词:“……20年,的确有点审美疲劳。”自此,“审美疲劳”这一概念一举走入大众视野。
如今,“审美疲劳”这个词汇在宋妍霏团身上又一次应验了,依然好用。
有一说一,宋妍霏团一直锁组的确是有弊端的,它悄悄为舞台筑起了一道无形的藩篱。
笔者同样对锁组持反对态度,不过仅仅是从舞台的多元化、观赏性,以及《浪姐》倡导的突破自我、绽放个性的精神内核出发,权衡利弊后的理性判断,而非针对宋妍霏团和宋妍霏本人。
(全文完)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