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抚升任总督的概率有多大?如果是汉人,最多只有5%的机会

晨曦微照古桥流水边 1个月前 (02-28) 阅读数 0 #推荐

在咸丰之前,全国的8位总督之中,汉人最多仅有一位;15位巡抚里,汉人还占不到半数。若将时间回溯到乾隆年间,汉人担任总督、巡抚的比例就更低了。实际上,那时汉人能当上巡抚,已然是仕途的顶点。

依照清代官制,总督职位空缺时,巡抚本是首选替补。然而实际情况是,汉族巡抚升任总督的可能性极小。即便有合适的汉族巡抚,皇帝也常从旗人“第二梯队”里钦点。毕竟,总督作为一省或数省军政一把手,通常不交给汉臣担任。

御史以乾隆时期作为参照,深入剖析了在那个阶段汉族巡抚无法担任总督一职的若干缘由。他着眼于当时的官场格局等多方面情况,探寻导致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因素。

【其一、自顺治入关那天开始,就设立了政治壁垒】

清朝是由满洲贵族所建的政权,“重满轻汉”是历代统治者定下的基本政策。刚入关那会,由于满族、蒙古族官员不熟悉汉文,所以各省的总督、巡抚大多由汉军旗人担任。

康熙往后,汉文化不断普及与发展,旗人大多都能熟练运用汉语。在此背景下,满洲、蒙古人担任督抚的情况日益增多。这一现象表明,即便同为旗人,汉军跟满洲、蒙古之间仍存在明显差异。

在对待满汉之分上,乾隆皇帝比康熙、雍正更甚,相较于嘉庆、道光也是有过之。乾隆骨子里就对汉人有所防范,这在用人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宁愿耗费诸多精力培养满洲亲贵,也不选用现成的汉人。

以第一次金川之役来说,首席军机大臣讷亲本就不懂军事,却被派到前线指挥作战;讷亲被处死后,毫无军事经验的傅恒又被提拔为经略。实际上,岳钟琪才是用兵金川最合适、最稳妥的人选。可因为他是汉人,乾隆才没选他,绕了个弯子。

在各省督抚的任命方面也是这般情况。御史粗略统计后发现,乾隆时期,陕甘、云贵、两广和四川这四个偏远省份的总督,基本没有汉人担任。只有李世杰、孙士毅等极少数被乾隆极为信赖的汉人,曾有过短期任总督的经历。

从统计数据来看,汉人出任上述四省总督的概率大概在 5%上下。如此低的比例,基本上等同于没有,几乎可以直接忽略不计。

【其二、实在没人可用的情况下,以汉巡抚或大臣署理或暂任】

乾隆时期,并非没有汉人担任总督之职,且不止一两个。像两江总督这个职位,就有杨超曾、庄有恭、陈辉祖、李世杰、闵鹗元、孙士毅六位汉人出任过。这表明当时汉人在总督任用上还是有一定机会的。

这里面,杨超曾、庄有恭、闽鹤元、孙士毅四人担任的都是“署理”之职。“署理”啥意思?和如今的“代”差别不小,现在“代”多数能转正,而清代官场的“署理”只是暂代,要么皇帝还没定下来,要么正式委任的人正在赴任途中。

这么讲吧,通常那些担任署理总督职位的官员,想要获得实授总督一职往往困难重重,实授对他们而言并非易事。

李世杰和陈辉祖虽为正式任命,但任职时间不长,他们都属于过渡性委派。这两人短暂履职后,两江总督这一重要职位最终还是由旗人官员接手。

乾隆十九年,身为军机大臣兼刑部尚书的刘统勋,获任陕甘总督一职。当时乾隆打算对准噶尔部用兵,却缺合适的旗人可用,便让刘统勋以军机大臣身份兼任此职。这可是个破纪录的事儿,乾隆时期,唯有刘统勋这一个汉臣当过陕甘总督。

从官缺设定来看,各省督抚并非规定只能由旗人担任,会典里也明确提及“满汉并用”。然而,乾隆打心底排斥汉人担任总督这一要职。在他长达六十年的统治期间,汉人出任总督的几率远低于其他时期。

并非毫无例外,八大总督里,唯有直隶总督对汉人开放程度相对高些。原因在于直隶地处天子脚下,一点动静都瞒不过皇帝。启用有能力的汉人当直隶总督,对朝廷而言构不成任何威胁。

【其三、汉人任总督旗人就根本没有说话的余地】

乾隆那会,满洲男女老少拢共也就一百多万人。和汉人比起来,满人不管是文化程度,还是治理地方的本事,都差得远。有些旗人靠着特权进入仕途,甚至还身居高位,可说实话,其中好多人根本就不称职。

能力不足可用权力补足,总督大多是旗人,仗着一把手的权威,没人敢公然反对或指责。然而,情况若反过来,总督是汉人,巡抚为旗人,那总督就容易受掣肘,最后会变成没实权的“闲人”。

就说咸丰年间的湖广总督官文,和湖北巡抚胡林翼比起来,能力简直天差地别。胡林翼能力出众,而官文能力远不及他。但官文身为旗人且位居总督之职,旁人即便知道他能力不足,也对他无可奈何。

起初,胡林翼本打算弹劾官文,经曾国藩、左宗棠等人相劝,只能强压下这股念头。之后,胡林翼绞尽脑汁和官文搞好关系,最终官文把湖北军政大权交了出来。反之,若胡林翼是总督,官文是巡抚,那官文估计都没话语权。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众多在各省任职的旗人总督,因城池失守而被革职处理。当时朝廷人才匮乏,咸丰帝只好起用汉臣。于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湘淮军将领逐渐崭露头角,取代旗人成为手握重权的封疆大吏。

实际上,乾隆有所担忧并非毫无道理。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全国总督、巡抚中超过半数为汉臣,朝廷对局势的掌控力大幅下降。这种局面不断发展,最终把大清朝推向了灭亡之路。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晨曦微照古桥流水边

晨曦微照古桥流水边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