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边带货狂卖30亿?又一千万网红倒下了
俗话说,有利润的地方就有人铤而走险。
这条铁律放在直播带货行业同样贴切,不论是网红偷税漏税,亦或是各类违法擦边带货行为,背后都藏着一门生意经。
最近,这块野蛮生长的掘金地又迎来了一位重量级嘉宾,有着“大胃王”名号,在某视频平台拥有近2000万粉丝的主播“阿浩不忘初心”,被质疑靠靠暴食和擦边卖爆减肥产品。
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更比一代狂。
让聚光灯直射互联网的阴暗面,坐稳扶好,一起来看一下这位网红的疯狂故事。
顶流网红的疯狂带货路
制造焦虑、贩卖焦虑、消费焦虑,背后往往藏着一门隐蔽的生意经。
在“阿浩不忘初心”的直播间里,长期存在这样一幅画面:五六名平均体重不超过100斤的主播站成一排,撩开衣服展示瘦骨身材,阿浩一边在旁边煽风点火胖的坏处,一边让家人们抓紧下单,仿佛错过这款减肥药就错过了下半辈子的幸福。
作为一个美食博主,阿浩平时的直播内容就是把各种美食送进嘴里,同时,阿浩还带货减肥产品,即“仁和左旋肉碱”减肥药。
这款产品是直播间的主营产品,为了把销量做高,阿浩和他的团队煞费苦心,各种整活就此开始。
最简单节目就是阿浩为证明减肥药的效果,在直播间上演过一分钟吞咽50多个饺子的场面,主播阿浩挑战一口吞下6个饺子。
除此之外,阿浩团队的女主播也在20分钟内吃下至少30个毛鸡蛋。
平时的直播过程中,吃肥肉、面条、水饺等场景屡见不鲜,虽然直播间后面挂着“食物已吃完不会浪费”的标语,但网友们普遍质疑食物最后会被浪费。
除了暴饮暴食,直播间还有一些低俗擦边行为,比如身后几位瘦骨嶙峋的美女为了展示纤细的身材,将衣服撩起来,露出干瘪的腹部、肋骨,甚至还有让女主播当场吞下4粒药丸的场面,视觉冲击力非常强烈。
有网友透露,直播间里经常会出现擦边的表情和动作,令人感到不适。
为了刺激下单,主播还会在直播间反复制造容貌焦虑,比如“这是个以瘦为美的年代,你瘦一点儿必然美一点儿,你美一点儿必然自信一点儿”。
阿浩则更加直接,粗盐俗语毫不遮掩,如果旁边来一个240斤的大老娘们儿,280斤的大胖丫头往这一坐,一股羊骚味,浑身一股汗臭味儿。”
除了这些令人窒息的带货行为,这款药究竟有没有效果或者有没有副作用,是消费者关心的重点。
在阿浩团队的介绍中,产品没有任何副作用。但多名消费者投诉过直播间里的减肥产品,理由是涉及虚假宣传和售后问题。
但让人不解的是,网友对阿浩的直播间进行了举报,但仅仅被封禁了一天,其直播便恢复了正常。
据了解,仅在2024年下半年,该直播间就至少7次被平台予以警告处罚,原因多是直播内容存在不当言论或违规行为。
但阿浩的疯狂之路仍旧在继续!
直播卖药,暴利生意
阿浩团队之所以如此没有底线,是因为卖药实在暴利。
据新快平台的数据显示,“阿浩不忘初心”直播间最近30天直播带货仁和左旋肉碱64场次,销量3.84万单,销售额575.07万元。
而且在直播间内,阿浩多次自爆,他已销售仁和牌减肥产品3年半时间,“卖了2185万单,带1200万用户去减肥”。如果按客单价149元计算,2185万单意味着其销售额高达30多亿元。
这个销售额看着让人害怕,在新黄河记者的报道中,有“佐宁牌左旋肉碱荷叶茯苓胶囊”的生产厂家销售人员表示,同款产品的出厂价格约为7元一盒,包括贴牌和包装费用,也就是说,3盒产品的成本仅21元。
其实在直播行业,选择卖药的主播并不在少数。
由于药品的特殊性,平台通常会对售药直播间有所限制,但主播们往往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来躲避监管。
就在上个月,有消费者举报某平台多名主播销售“魔芋魔法豆草本果蔬压片糖果”等声称具有减肥功效的食品,消费者网购食用后出现口干、呕吐、小便增多、肠胃痉挛等不适症状。
调查发现,这些所谓的“减肥神药”均含有“布噻嗪”成分,而布噻嗪”定是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最终调查发现,这是一个以“网红”主播为销售核心,通过直播平台夸大宣传,与上游非法生产厂家勾结,面向全国广泛销售有毒有害减肥食品以谋取巨额非法利润的犯罪组织。
其实针对假药这个领域,这些年的打击不可谓不大,2025年4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启动广告市场秩序整治,严查“神医”“神药”广告,已立案查处2300余起。
监管部门通过专项整治、技术防控、行业自律形成闭环治理,消费者需增强辨别能力,警惕 “滤镜背后全是剧本”。
未来,合规化与透明化将成为行业生存的关键,而守住真实性与安全性底线,才是网红经济的长久之道。
2025,网红仍旧逃不过翻车坎
在直播带货行业,“楼塌了”与“重建高楼”的奇观早已屡见不鲜,有些是为了利益,有些则是没有底线。
除了上文提到的阿浩,今年有影响力的翻车主播还有李美越、四川芬达、曲曲等。
李美越各位应该最熟,毕竟甲亢哥的中国直播之旅,堪称一次中外互联网大狂欢。
但这场盛宴险些却被一颗“老鼠屎”彻底搅黄,在抖音拥有700万粉丝的李美越,因为辱女、辱华、恶意翻译的骚操作,被央视打码“封杀”,一度成为全网公敌。
之后10天掉粉40万,商业报价腰斩,6个合作品牌连夜解约,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还有四川芬达,最近在短视频冲浪时有没有刷到过这样一个“杨坤”,用着滑稽的腔调、恶臭的歌词以及浮夸的动作,没错,这就是一位模仿杨坤的博主。
通过P 图伪造综艺 LOGO 背景板,使用“阿坤”“黄焖鸡米昆”等谐音梗,暗示杨坤“让乐坛倒退15年”,最离谱的是,在收到投诉侵权传票后,其将法院文件作为流量密码,账号粉丝直接从40万飙升至百万。
有媒体估算,去通过模仿获取流量,直播打赏和广告收益超百万元。
讲实话,模仿明星来盈利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如粥饼伦等博主就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理,还收获了本尊的认可,但通过对明星进行人格贬损来获取流量,就显得没有底线了。
同样翻车的还有曲曲大女人,2025年4月,税务部门公布169名网红主播偷税案,追缴税款近9亿元,其中曲曲大女人将个人劳务报酬伪装成 “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利用税率差异偷税,被追缴758万元,再次掀起人们对网红偷税漏税的讨论。
总体来看,虚假宣传带货、直播内容无底线等问题仍旧是网红避不开的顽疾,利益面前不少人难抵诱惑。
走过了野蛮生长的时代,短视频赛道和直播带货应该升级迭代,进入规范化发展时期,但现在看来,最基本的商品品质和质量问题,仍旧是其亟待解决的难题。
流量时代下,不少人甘愿铤而走险抢流量,平台、媒体和每个参与者都需要警惕与反思。
咱们当然希望一个天朗气清的网络环境,让那些不守规矩的人受到应有的惩罚,让本分的参与者能够获得回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