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小院,不胜欢欣 有人说理想的生活是, 在大城市奋斗,在小城市生活
晨起推窗,先撞见一树紫藤跌进青瓷缸,惊得锦鲤甩尾搅碎云影。这方48㎡的院落,藏着苏式园林的借景哲学:竹帘外斜插着邻家探过来的石榴枝,风铃下悬吊的多肉拼盘,倒成了麻雀们轮流打卡的露天咖啡馆。
午后檐廊最是妙处。老榆木茶台搭着钢化玻璃,半枯的莲蓬插瓶与iPad并置,WiFi信号和煮茶声在梁间缠绕。特意保留的夯土墙嵌着智能温控器,爬山虎遮住现代设备,只露出闪烁的呼吸灯,恍若草叶间忽明忽暗的萤火。
入夜后,青砖地缝里的地灯渐次亮起,像散落的星子坠入人间。用回收老门板改造的月亮门上,投影着实时天气——若是晴天,便流转《富春山居图》的数字残卷;逢落雨,则化作黛青水墨徐徐晕染。
友人长叹:"你这小院偷了半部《长物志》。"我笑而不语,任亚麻帘外车马喧嚣。二十平菜圃种着薄荷与迷迭香,智能灌溉系统在手机端闪着蓝光。原来所谓归隐,不过是把都市便利碾碎成粉,拌着旧时光的釉色,慢慢煨成廊下那盏温度刚好的陈皮老白茶。
当桂花第三次落满自制流水素面器,忽然读懂《园冶》里那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我们终其一生,不过是在混凝土森林里,为自己养一簇会呼吸的青苔。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