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查大观园,她为何向贾探春通风报信?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小涵读书 6天前 阅读数 11 #推荐

《红楼梦》第七十四回,一个绣春囊的出现,打破了大观园的宁静。

邢夫人将绣春囊派人送给王夫人让其难堪。王夫人盛怒之下怀疑是王熙凤所为。上门问罪之后,王熙凤解释出五条理由,表明自己与此事无关。

为了平息王夫人的怒火,避免家丑外扬,于是提出查抄大观园。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借机谗言,开启了夜查工作。

夜查小组从怡红院开始,查过宝玉黛玉房间后,浩浩荡荡地来到秋爽斋。原文写到:

又到探春院内,谁知早有人报与探春了。探春也就猜着必有原故,所以引出这等丑态来,遂命众丫环秉烛开门而待。。

见到众人,贾探春主动出击,质问夜查缘由,言辞犀利,句句切中要害。

王善保家的不知死活地伸手去掀探春的衣襟时,探春更是毫不犹豫地反手一巴掌并痛斥出那句经典名言:

“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她的话语中充满了悲愤与无奈,她深知,贾府如今的衰败之势已难以阻挡,而这场内部的抄检,无疑是在加速贾府的灭亡。

贾探春的这一系列举动,无疑表明她早已知道抄检之事,并且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那么,是谁向她通风报信的呢?

1.

赵姨娘的身边人嫌疑最大。

赵姨娘,探春的生母,虽然地位低,但是作为家生奴才,“素日又与管事的女人们扳厚,互相连络”,这使得她在贾府中有着一定的消息来源,完全有能力得到查抄消息。

尤其是她身边的丫环,个个都是通风报信的好手。

《红楼梦》第七十三回,贾政夜宿赵姨娘的房间,贾政得知宝玉得了袭人之事,说出明日要考宝玉功课。

两人安歇之后,赵姨娘房内的丫环小鹊亲自到怡红院通风报信。

此事无论是否赵姨娘亲自安排,都从客观上说明了一件事,赵姨娘身边的丫环们消息灵通,传递信息及时。

但是赵姨娘虽然有这么多“优势”,但是夜查大观园是王夫人主导,她未必能够得知。

2.

嫌疑最大的人是王熙凤。

王熙凤夜查是迫不得已。她深知大观园是众多姐妹的私密之地,突击夜查会引发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

怡红院内她左挡右遮,潇湘馆内替紫鹃找理由,路过薛宝钗房间过门不入。这些举动,都是聪明的体现。

贾探春才华过人,在贾元春、贾母和王夫人心目中都占有分量;此时,她又是王夫人指定参与荣国府管家的“三人小组”成员之一,其才华是帮她度过夜查难关的最佳人选。

所以,她提前让步人给贾探春透露消息,让其做好准备,既能避免正面冲突,又能借探春之手打压邢夫人一派的嚣张气焰。

王熙凤最信任的人只有一个人——平儿。

平儿日常不仅与贾探春熟悉,而且与各房里的大小丫环们都很熟络。所以,王熙凤让人通风报信的人选只有平儿最适合。

平儿善机变,贾探春将衣柜打开后,王熙凤看都没看,马上吩咐收拾妥当。原文写到:“平儿丰儿等忙着替待书等关的关,收的收。”

3

平儿的智慧是高人之举。

她是荣国府的“信息枢纽”,掌握关键信息,既忠诚于王熙凤,又尊重贾探春。

《红楼梦》第五十五回,贾探春打算改革大观园的管理制度时,平儿不仅没有加以阻挠,反而说道:“这件事须得姑娘说出来,我们奶奶虽有此心,也未必好出口。”

关键时候平儿更是毫不含糊。

《红楼梦》第六十一回,茯苓霜事件闹得满城风雨。平儿并未盲目偏袒王熙凤的心腹林之孝家的,而是仔细查明真相,既给了贾探春颜面,又维护了王熙凤的权威。

所以,王熙凤选择让平儿事先给贾探春透露消息,做得既巧妙又隐秘,更让平儿和贾探春对王熙凤佩服,并互相协作唱好夜查大观园的一台戏。

掩卷深思:

贾探春的痛斥,是最睿智的清查——内部的自戕远比外敌更致命。这场闹剧表面是邢、王两房争权,实则是整个贾府管理失序的缩影。

王熙凤借平儿暗通消息的权谋,既暴露权力体系的脆弱性,也凸显信息在斗争中的价值。平儿作为信息枢纽的智慧,展现了个体在复杂系统中的生存艺术:既需保持对主子的忠诚,又要维系与各方的平衡。

贾探春的未雨绸缪则警示我们,在危机面前,敏锐的预判与果决的反击同等重要。

这场抄检如同一面照妖镜,照见等级制度下人性的扭曲,也映照出任何组织若陷入内耗,终将走向崩塌的宿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小涵读书

小涵读书

撰写读书写作体会,发表不一样的见解;写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