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中小学“每天1节体育课”,清远定了!
清远市教育局最近搞了个新政策,说是要让学生每天搞两小时体育活动,还要慢慢实现每天一节体育课,听起来挺新鲜的,不知道能不能真的做到,反正是挺有意思的一个想法。
这个新政策说是从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搞,要求学校每天安排两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具体怎么安排呢说是要利用晨练啊,下午课后啊,每天组织至少10分钟的各种体育活动,什么球类啊,跳绳啊,踢毽子啊,跳皮筋啊,反正就是要动起来。还说要搞什么大课间活动,上午下午各来一次。课间休息时间也不能少于10分钟,还鼓励搞15分钟呢,就是不让老师拖堂占用学生休息时间。
这么一算下来,体育课加上大课间,再加上课间活动,早锻炼,午锻炼,课后体育服务,凑一凑好像还真能凑出两小时来。不过这么一来,其他科目的时间不就少了吗老师们会不会觉得教学进度跟不上啊家长们会不会担心孩子的成绩下降呢毕竟在很多人眼里,体育好像不太重要,考试又不考体育。
但是仔细想想,现在的孩子确实缺乏运动,整天坐在教室里,眼睛盯着黑板和书本,身体都快僵硬了,多运动运动也挺好的。而且运动也能让大脑更清醒,说不定反而能提高学习效率呢。不过这个政策具体怎么实施还真是个问题,比如说场地,很多学校的操场都不大,怎么容纳那么多学生同时活动呢还有下雨天怎么办总不能淋着雨上体育课吧
还有就是体育老师,现在很多学校的体育老师都不够用,突然增加这么多体育课,老师从哪里来呢让其他科目的老师去教体育那效果肯定不行啊。对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安全问题,孩子们运动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如果受伤了,学校和家长该怎么处理呢这些都需要考虑清楚才行。
政策说是要分阶段推进实现每天一节体育课的目标,从2026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市中小学就要全面实现每天一节体育课。这个目标听起来挺吓人的,现在很多学校可能一周就两三节体育课,突然变成每天一节,这变化也太大了吧。
不过他们也不是一下子就要实现,而是分几个阶段慢慢来。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先搞一些试点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要有30%实现每天一节体育课。高中和中职学校就稍微少一点,每周不少于3节体育课,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搞到每天一节。到了2025年秋季学期,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要有70%实现每天一节体育课,高中和中职学校要每周3到5节体育课。
这么一步步来,好像也不是那么不可能。但是问题还是有的,比如说课程安排怎么调整其他科目的课时肯定要减少,这会不会影响教学质量呢还有就是体育老师够不够,场地够不够,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且不同的学校情况也不一样,有的学校可能条件好一些,实现起来比较容易,但是有的学校可能就比较困难。特别是农村学校,场地和师资都比较缺乏,可能需要政府多投入一些资金和资源。但是农村的孩子其实更需要体育锻炼,因为他们的课外活动比城里孩子更少。
为了实现每天两小时体育活动和每天一节体育课的目标,肯定要调整现有的课程安排。政策里说要压减超标超量的文化学科课时,把增加的体育课时安排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里。这么一来,学校的课程表可能要大改特改了。
不过这样做也有道理,现在很多学校的文化课确实排得太满了,孩子们整天埋头学习,都没时间运动。适当减少一些文化课时间,增加体育活动,可能反而能让孩子们学习效率更高。但是这个平衡怎么把握,确实需要学校好好研究。
政策还说要调整教学计划和作息时间,优化课时安排,挖掘课时资源。这话说得挺玄乎的,具体怎么操作还真不好说。可能学校要重新设计课程表,把体育课穿插在其他课程中间,或者把一些可以合并的课程合并起来,腾出时间来上体育课。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建议,就是设置特色活动课程,通过走班选课、初中男女生分班教学等形式优化体育课程编排。这个想法挺新颖的,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体育项目,也可以根据男女生的特点安排不同的体育活动。体育活动课还可以根据内容合班或以年级为单位集体进行,这样可能更有利于开展一些大型的体育活动。
增加体育活动时间,场地设施肯定是个大问题。政策里说要加强学校体育场地规划及改扩建工作,新建学校要按照建设标准配备体育场地。这话说得挺好,但是具体怎么做呢很多学校的场地本来就不够用,现在还要增加体育活动时间,不扩建场地肯定是不行的。
不过政策里也提出了一些创新的想法,比如说倡导因地制宜开微运鼓励学校增设数字化、智能化活动区域。这个想法挺有意思的,就是不知道具体怎么实施。可能是利用一些小空间,设置一些简单的运动设施,让学生们随时可以活动一下。数字化、智能化的活动区域,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可能是一些互动式的运动设备吧。
还有一个建议是充分利用天台、走廊、楼道、架空层、墙壁、地面等校内空间,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打造人人、处处、时时可及的校微运动场。这个想法挺有创意的,就是不知道安全问题怎么解决。毕竟学生在这些地方运动,很容易发生意外。
政策还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或新建学校建设体育馆和游泳池。这个想法是好,但是成本肯定不低,不知道有多少学校能做到。而且建了之后的维护成本也是个问题,希望政府能给予一些支持吧。
增加这么多体育课时,体育老师肯定是不够用的。政策里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案,比如公开招聘、县管校聘、本校教师转岗、辖走教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及优秀退伍军人、返聘优秀退休体育教师等。这些方法听起来都挺靠谱的,但是具体操作起来可能还是有些困难。
比如说公开招聘,现在体育专业的毕业生本来就不多,能有多少人愿意来当体育老师呢而且很多学校可能没有编制,招聘也是个问题。本校教师转岗倒是个办法,但是其他科目的老师能教好体育课吗这个质量就难说了。
聘用退役运动员和退伍军人的想法挺好的,他们的身体素质肯定没问题,但是教学能力可能需要培训。返聘退休体育教师也是个不错的主意,但是年龄大了,能不能适应现在的教学要求,也是个问题。
政策里还说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专兼职体育教师对不同类型体育活动的组织教学能力。这个确实很重要,毕竟现在的体育活动可能和以前不太一样,老师们也需要学习新的教学方法。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建议,就是加强与有关高校的沟通合作,建立帮教机制,促成开设体育教育专业的高校定期安排学生到中小学校实习支教、助教助训。这个想法挺好的,既能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又能给体育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算是双赢吧。
政策里还提到要健全完善赛事体系,这个想法挺好的。说是要建立市、县、校分层分级赛事体系,完善分学段、跨区域、分等级的学生体育赛事体系。这么一来,学生们就有更多机会参加比赛了,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培养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鼓励各地各校积极通主客等形式,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这个想法挺有意思的,就像职业联赛一样,可以增加学校之间的交流,也能让学生们体验不同的比赛氛围。不过这样一来,学校之间的差距可能会更明显,希望不要因此产生什么负面影响。
政策还说要广泛开展班级、年级体育比赛,每学期举办一次全员参与的综合性运动会或体育节。这个想法挺好的,可以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体育活动,不管运动能力如何。不过组织这么大规模的活动,学校的工作量肯定会增加不少,希望能给学校一些支持吧。
说到底,这个政策能不能成功实施,关键还是看学校、老师和家长的态度。如果大家都能意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共同努力,相信一定能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健康、更快乐的学习环境。不过这个过程肯定不会一帆风顺,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希望教育部门能够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让这个好想法真正落到实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