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耻辱”,到处洗白“侵华事件”,回国参加母亲葬礼被抓
“日本人是无辜的,他们根本没有错!”
谁能想到,这番为侵华日寇洗白的言辞,竟出自中国知名学者的口中。
将南京大屠杀、731部队的人体实验、强征慰安妇.....全然抛之脑后。
三番五次仅用几句“迫于无奈”,让这些血淋淋的历史教训一笔勾销。
他正是“中国耻辱”——袁克勤,卖国行为令人咂舌。
如今国家终于出手了!在他回国参加母亲葬礼时将其抓获。
从学界翘楚到卖国汉奸,他的堕落之路既可悲、又可恨......
留学日本
上世纪五十年代,袁克勤出生在吉林省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普通的国企职工,家境平平。
但父母却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将改变家庭命运的期望都寄托在了袁克勤身上,希望他能够通过读书出人头地。
袁克勤自幼就展现出了勤奋好学的品质,在学习上十分刻苦努力,成绩在班级里一直名列前茅。
15 岁时考入了长春市第三十三高等学校,此后,袁克勤更是没有丝毫懈怠,最终成功考上吉林大学历史系。
而吉林大学作为我国 985 计划重点建设院校,其地处东北,地缘政治研究更是历史系的重点学科。
能进入这样一所名校,就意味着他未来有着无限的可能。
后来学校鉴于他出色的个人能力和学业表现,还给予了他赴日当交换生的宝贵留学机会。
那可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样的名额可谓是凤毛麟角,足以证明当时的袁克勤是多么优秀的一名学生。
而留学的学校正是在日本颇具影响力的一桥大学,还被号称 “日本人的哈佛”,是全日本最好的国立大学之一。
面对这样宝贵的机会,袁克勤经过思考后,决定抓住它,去日本深造。
于是,在 1983 年,袁克勤以优秀的成绩从吉林大学毕业,随后便前往日本一桥大学留学。
殊不知,这一去,竟成为了他人生轨迹发生重大转变的开端。
堕落与叛国
这所号称 “日本人的哈佛” 的大学里,虽说有着浓厚的学术氛围,但同时也潜藏着不少极端的右翼思想暗流。
起初,袁克勤还怀揣着单纯的求学目的,想要深入探究日本历史以及法学专业知识,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一些日本导师以及部分极端思想浓厚的同学所宣扬的观念开始不断冲击他原本的认知。
也就是一些人打着所谓 “学术研究”“重新审视历史” 的幌子,向他灌输日本在二战中是 “受害者”。
日本的侵略行为是出于“无奈”,是为了“帮助亚洲其他国家发展”等颠倒黑白的亲日观念。
一开始,袁克勤还能用自己从小在中国所学到的正确历史知识去反驳、抵制这些错误思想,可在日复一日的耳濡目染之下,他的思想防线逐渐出现了松动。
那些似是而非的论调,如同慢性毒药一般,潜移默化地侵蚀着他的内心。
袁克勤开始从日本的角度去重新解读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并且渐渐认为日本的文化和学术有着所谓的 “先进”“优越” 地位。
他慢慢忘记了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对日本的情感从正常的学术兴趣转变成了盲目的崇尚,而对自己的祖国却心生怨恨。
袁克勤在彻底被极端思想洗脑之后,便开始公然地利用各种场合来传播他那荒谬至极的亲日、歪曲历史的言论。
其中,最令人气愤的就是他回母校吉林大学进行演讲那次。
当时,母校师生们听闻这位曾经从吉大走出去,又在日本留学深造取得一定学术成就的校友要回来做演讲,都满怀期待。
可谁能想到,袁克勤站上讲台后,说出的话却让在场所有人都震惊和愤怒不已。
他大言不惭地宣称“日本是无辜的”,说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不能用 “侵华” 这样负面的词语去描述。
认为那只是日本为了 “帮助中国发展”“促进亚洲共荣” 而采取的无奈之举。
甚至将日本在中国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侵略暴行轻描淡写地归结为是正常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 “小摩擦”。
他还试图劝大家要站在日本的角度去 “理解” 和 “原谅” 日本曾经的所作所为,不要总是揪着过去不放,应该往前看。
他这种罔顾历史事实、公然为侵略者开脱的言论,瞬间就在校园里炸开了锅。
台下的同学们先是一愣,随后纷纷愤怒地站起来质问他,作为一名中国人,尤其是身为研究历史的资深教授,怎么能如此颠倒黑白、歪曲历史真相呢?
先辈们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抛头颅、洒热血,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才换来如今的和平,他怎么可以就这样轻易地去否定那段悲壮而又充满抗争的历史呢?
可袁克勤面对同学们的质问,不仅没有丝毫的愧疚和反思,反而还冠冕堂皇地继续狡辩。
说同学们不了解日本的历史文化,被中国传统的教育 “蒙蔽” 了双眼,让大家去深入研究日本方面编写的历史资料来探寻他口中所谓的 “真相”。
他的这些狡辩之词,更是让同学们悲愤到了极点,大家齐声谴责他这种汉奸行为,整个演讲现场一片哗然,秩序大乱。
这场原本应该是充满学术交流氛围的演讲,就这样彻底沦为了袁克勤一个人表演的 “洗白” 闹剧,最终他也被校方愤怒地请下了台。
而这件事也迅速在校内乃至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都对袁克勤这种背叛祖国、伤害民族感情的行为感到无比的愤慨和唾弃。
除了思想堕落、公然歪曲历史外,袁克勤还暗地里加入日本极端民族主义团体,沦为了一名为日本情报局服务的间谍。
其实,早在他留学期间思想开始转变后不久,就被日本的一些极端民族主义势力和情报机构盯上了。
这些别有用心的势力看中了袁克勤中国人的身份,以及他在学术领域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觉得可以将他发展成为一个很好的棋子,用来收集中国方面的各种机密情报,为日本的利益服务。
于是,他们通过各种手段拉拢袁克勤,对他进行政治洗脑,给他灌输日本至上、为日本效力才是正确选择等错误观念。
还许以各种好处,比如提供资金支持、学术资源倾斜以及未来更好的职业发展等承诺。
而已经深陷亲日思想泥潭的袁克勤,根本没有抵制住这些诱惑,心甘情愿地加入了他们的阵营,成为了团体中的一员,开始从事间谍活动。
此后,袁克勤打着学术交流、回国探亲访友、参观考察等各种幌子,频繁地回到中国。
他利用自己曾经在国内积累的人脉关系以及吉林大学等高校对他的信任,进入到一些涉及国家重要机密的场所,通过观察、套话、窃取文件等方式收集情报。
然后把涉及我国军事部署、科研进展、经济规划等多方面的机密信息悄悄整理好,然后传递给日本情报局。
而这些机密情报一旦泄露出去,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
比如科研进展被敌方知晓则可能让我国辛苦研发的成果被他国抢先利用或者遭到针对性的破坏。
可以说,袁克勤的间谍行为是对国家和人民的严重背叛。
回国被捕
尽管袁克勤已经叛国,但不得不说他还是有孝心的。当得知母亲去世的噩耗时,他急迫想要回国处理后事,可他的身份让他纠结不已。
一方面,那是生他养他的母亲,无论如何都应该回国,送母亲最后一程,尽一尽为人子女的孝道;
另一方面,他也清楚自己这些年所做的叛国行为,知道回国可能会面临巨大的风险,很有可能会被抓。
可最终,或许是对母亲的思念以及“百善孝为先”传统教育占了上风,袁克勤还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登上了回国的飞机。
他以为只要自己低调行事,参加完葬礼就迅速返回日本,或许就能躲过可能面临的麻烦。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我国的国安部门早已盯上了他,对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严密地监视着。
之所以没有过早行动,是希望通过对他的监控,顺藤摸瓜找出他背后更多的相关人员。
以及获取更多有价值的情报信息,以便扩大审查范围,把隐藏在暗处的其他间谍分子也一并揪出来。
而袁克勤此次回国参加母亲葬礼,就给了国安局绝佳的机会。
当他踏入国门的那一刻起,国安局就迅速行动,联合警方精心部署,在他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一举将他缉拿归案。
面对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执法人员,袁克勤整个人都愣住了,他妄图狡辩,可一切都已经无济于事。
随后,在对他的住所及相关物品进行搜查时,警方搜出了他传递给日本高层的多达 60 多封机密情报和信息。
铁证如山,袁克勤再也无法抵赖,只能对自己犯下的叛国罪行供认不讳。
结语
当下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间谍活动愈发隐蔽、复杂,不仅有传统情报窃取,还通过网络、文化交流等渠道渗透、策反。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提高国家安全意识,增强辨别间谍行为的能力,
对涉及国家机密信息的询问保持警惕并及时举报,在网络环境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
毕竟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关乎每个人切身利益,我们要像守护眼睛一样守护国家安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