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败后,女护士被我军俘虏,却意外地帮了我们大忙
1945年1月的时候,有两支中国远征军在缅北胜利会师,这么一来就把中国到印度的公路给打通了,这可是给同盟军在缅甸的胜利筑牢了根基。在这场战役里,咱们中国军队收复了50多座大小城镇,失地面积达8.3万平方公里。虽说咱们军队的损失不小,可也歼灭了4.9万多的日军。
日军打了败仗,灰溜溜地逃回日本的时候,没把所有人都带走。在日本宣布投降之前,好多女护士被集合起来一起逃跑,有的甚至被逼着自杀。不过,这些女护士里也有不少人活了下来,被咱们的军队收留了。这些女护士虽然远离自己的家乡,但是因为咱们国家优待俘虏,她们的生活就跟以前不一样。
1945年8月24日,在缅甸的日军司令官木村兵太郎大佐向英军第12军长投降,这就意味着日军在缅甸挑起的战争失败了。
同一时候,缅甸各个不同地方的日军都就近向同盟军投降了,在缅北艰苦作战的中国远征军也等到了日本军队投降的时候。
好多日本兵马上就要回自己国家了,可是在运兵回国的时候,那些参加过战争被俘虏的日本女护士却被留下了,她们被日本兵给抛弃了。
伊藤郁子就是这些人里的一个。在日本还没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候,伊藤郁子她们医院的院长就组织起两千多人开始跑路。
她们逃到牡丹江岸边后,前面没路可走了,那院长就拿着大刀逼着她们跳江自杀。伊藤郁子打小就熟悉水性,在江里拼命挣扎了三个小时才捡回一条命。
上岸之后,伊藤郁子特别善良,她想到日本人在中国犯下的那些不可原谅的罪行,就决定用自己的行动来弥补罪过。伊藤郁子被解放军收留之后,就参加到救治伤员的队伍里去了。这时候,日本的部队早就扔下她们,跑得没影了。
咱中国对待俘虏那向来都是优待的,可没亏待那些日本女护士。被自己国家抛弃的她们,在异国他乡感受到了温暖,心里当然充满感激,就更积极努力地投入工作了,这对缓解我军医护人员短缺的问题可是帮了大忙。
解放军的医疗救护队里,伊藤郁子护理过一个截肢青年。那青年临终的时候,把自己仅有的一个苹果送给了伊藤郁子。这件事让伊藤郁子印象特别深,她说:“我眼泪一下子就流下来了,那苹果可不一般,那就是一颗滚烫的中国心。”
伊藤郁子在牡丹江野战医院工作的时候,那可真是特别认真,技术也相当厉害,算得上是医院里的顶梁柱。当时,伊藤郁子不但要照顾伤病员,这任务可不轻,而且还多次去献血,就这么着挽救了17名中国军人的生命。
伊藤郁子工作能力强,奉献精神足,特受领导夸赞。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周保中还专门接见了她,夸她是“日本的女中豪杰”!
这时候,好多滞留在中国的女兵都打算申请回国,可伊藤郁子不一样,她申请加入中国国籍了。伊藤郁子跟丈夫育有一个特别可爱的女儿,他们一家三口就在江苏如皋县城安了家,伊藤在县人民医院的外科做护士。
伊藤郁子虽然多次回日本看望母亲,但从来都没有动过要离开中国的念头。
那些好不容易辗转回国的女护士,心里一直很感激我军。回国之后,她们好多人还在努力做着跟中日友好有关的工作。还有些女兵选择留在中国生活,她们也都结婚生子,过上了安稳幸福的日子。
莫元惠(日本名:大宫静子),她可是留在中国落地生根的一员。1944年的时候,莫元惠以护士的身份,通过中国进入到缅甸战场。
1945年2月底到3月底的时候,孙立人手下的中国部队又一次进军缅北地区去打仗了。这仗打得可不容易,特别艰苦。一直到3月底,孙立人带领的新一军第五十师二〇一团才把伊洛瓦底江边的拉因公给攻下来。那时候二〇一团抓了好几十号俘虏,莫元惠就是俘虏里的一个女护士。莫元惠在这儿不但被优待了,还碰到了自己的爱人。
《日本女俘与中国远征军连长》这篇文章详细记录了二〇一团突击连连长刘运达连长和莫元惠的故事。
这一年,刘运达才24岁。他小时候,就立志要当个学者。可是战争爆发了,那时候,大部分年轻人都放下笔去参军,为的就是保卫国家。
刘运达本就是个热血青年,最后他就选择放下笔杆子去参军了,加入到中国青年远征军里,跟着大部队跑到缅甸那个被战火折腾得够呛的异国他乡去了。
刘运达打仗的时候特别英勇,还特别有谋略,没过多长时间就当上突击连的连长了。嘿,你猜怎么着,刘运达压根儿就没想到,自己在缅甸还能收获爱情!
那年,莫元惠才18岁,长得特别秀丽甜美。虽然我军对她很优待,可战败被俘这事儿就像阴影一样,一直笼罩着这个年轻姑娘。所以莫元惠刚认识刘运达的时候,老是一副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的样子。
刘运达在战场上那可相当英勇,不过,他私下里就是个特别温柔的大男孩。莫元惠在刘运达的温柔感染下,慢慢就不那么拘谨了,两个人的心也一点点靠近。就这么着,刘运达和莫元惠成了一家人,还有了自己的孩子,他们的家庭也变得越来越稳固。
解放之后,像刘运达和莫元惠这样的家庭组合,乍一看是有点复杂的。不过,新中国的包容性可强,这种家庭并没有因此遭遇困难。
莫元惠在中国生活好多年了,名字也改了,还学了中文。这样一来,谁也看不出她是日本女俘虏还是普通中国妇女,这可给他们的小家庭带来不少方便。
虽说莫元惠和日本那边的家人断了所有联系,但刘运达心里明白,血浓于水,莫元惠跟她日本的父母感情是割舍不断的。
莫元惠远在日本的父母也同样割舍不掉这份亲情。
当时负责这事儿的工作人员照着资料,找到了二〇一团的团长乔明固。然后,又按照乔明固的描述,在白沙镇找到了莫元惠。
就这样,1978年4月17日那天,市外协有个同志,还有县委统战部长,在白沙镇一位副书记的陪同下,到莫元惠家里去了。
这一天,莫元惠一辈子都忘不了。当时莫元惠还在工作,就听到镇委副书记对她所在的街道缝纫组长说:“我们是专门来请莫元惠同志到镇委去的。”嘿,这一下,莫元惠母女惊得眼睛都瞪大了,在场的所有人也都吓了一跳。镇委副书记亲自上门来请人,态度还这么客气,这莫元惠到底是啥人物?
没过多久,大家心里的疑问就有了答案。这时候,一个带着南方口音的同志开口问:“请问,您就是大宫静子女士吗?您出生在日本金泽市,1944年才到的缅甸吧?”这一问,让还处于惊愕之中的莫元惠也回过神来,赶忙回答:“……是的!我就是大宫静子!”
这时候,专门过来找人的外事办同志也是特别惊喜,说道:“哎!大宫静子女士,可算找到你了!你也许还不清楚,你的父亲大宫义雄先生,去年年底到北京来的时候,就找过你。”
三十多年过去了,莫元惠再次听到父亲的消息时,特别激动。她大声说道:“父亲!我的父亲!哎,你是说我父亲还活着?”突然听到这样的消息,莫元惠激动得热泪盈眶。然后,她就开始筹备自己返乡的事了。
就在同年“五一劳动节”快要到的时候,莫元惠拿到了去日本的签证。劳动节过后第三天,莫元惠就重新做回大宫静子,登上了回祖国的轮船。
莫元惠上船那天,丈夫刘运达带着孩子一块儿来给她送行。一边是自己的亲生父母,一边是爱人与孩子,这种被分隔开的亲情让莫元惠的心被撕扯着。轮船驶离港口时,莫元惠抱着栏杆哭得不能自已。
在海上航行了半个月后,19日上午,莫元惠在大阪码头登岸了,一看到久别未见、头发花白的老父亲大宫义雄,就抱着头痛哭起来。
莫元惠被接走的时候,弟弟一家人也来接他了。可他们的母亲再也等不到见莫元惠的那天了。
这时候,在大阪码头聚集着的可不光是莫元惠的家人,还有好多媒体记者。莫元惠一下子就在岛内成了个风云人物,各路记者都抢着采访他。
刘运达离开了妻子后就又开始工作了。一直到1980年,刘运达60岁退休的时候,他儿子刘崇义也27岁了,父子俩就一起坐飞机去日本,要到日本和莫元惠一家人团聚。分开两年后再次见面,莫元惠满身珠宝首饰,她已经接手了父亲的企业。本来盼了好久的夫妻重逢,可因为莫元惠身份变了,两人之间好像也有了点疏远的感觉。
莫元惠紧紧攥着丈夫刘运达的手,眼里满是激动的泪花,大声说:“运达!你这是咋?我可是你的老婆!我是莫元惠——大宫静子!”这“大宫静子”一出口,刘运达更不知所措了,好在儿子出来打圆场,刘崇义热情地喊道:“妈妈!我可太想你!”
莫元惠这才流下泪来,喊道:“儿子,我的宝贝儿子!妈妈也特别想你!”看到这样亲人相见的场景,刘运达终于回过神来,激动得眼眶里满是泪花。
说起来,这分开的两年时间里,莫元惠和她丈夫刘运达老是靠书信联系。刘运达从莫元惠的信里知道了,他的岳父大宫义雄在日本是特有名的企业家,旗下有好多企业,雇了上千人,资产都上百亿了。等到了住所的时候,刘运达对金钱的看法又被刷新了一遍。
他们到家的时候,热情的大宫义雄出来迎接。大宫义雄对这个中国女婿满是感激。妻子没把在中国时的苦难生活告诉他,刘运达也很感谢妻子。
就这么着,刘运达在日本一待就是差不多十年,他操着不太利索的中国话管这个日本人叫“爸爸”。这对一个中国军人来讲,真的是特别不容易的事儿。不过,就是有那种很奇妙的缘分,把他们俩紧紧连一块儿了,对妻子的爱促使刘运达走出了这一步。
另外,刘运达在日本的那十年,差不多就像个“哑巴”似的。他也没去学日语,日本的生活他怎么都适应不了,老是因为想家想得厉害就生病。
于是,1989年3月的时候,有莫元惠陪着,刘运达又一次回到了白沙镇。这时候,莫元惠已经继承了去世的大宫义雄的全部遗产,然后把这些遗产都给了自己儿子刘崇义(在日本名字叫大宫崇义)。
莫元惠在白沙镇陪丈夫住了两个月后就回日本去了。打这以后,每到春节,莫元惠都会回白沙镇,和丈夫刘运达还有女儿一家一块儿住些日子,其他时候,老两口大多是分开两地的。
刘运达和莫元惠到了晚年,却过上了两国分居的生活,这对共患难过的夫妻来说,真的是人生一大憾事。不过,莫元惠的根基和事业都在日本,而刘运达的心在中国白沙镇,他只有在中国才能吃得香、睡得好,过得特别自在。
所以,这事儿在刘运达和莫元惠那儿根本没法调和,那就只能让莫元惠两边儿跑了。说到这事儿的时候,刘运达可心疼他老婆了,说道:“这么着可就苦了莫元惠,让她一个老太太一年到头地两边儿跑。”
战争很残酷,不过中国优待俘虏的政策让莫元惠有了新生的机会。中国还允许他们参与救治中国军人,这样就实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
像伊藤郁子和莫元惠这样的日本姑娘,在中国有机会找到爱人,组建家庭,还能有自己的孩子。这些日本姑娘的生活看似折腾,老是要在日本和中国之间往返。不过,只要相爱的人心里一直装着对方,互相照顾关心,那就是幸福的。
罗学莲,她,是中国远征军的连长,和日本女俘之间有着一些故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