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凌晨爆发冲突,巴基斯坦打来电话,王毅挑明中方立场
根据环球网报道,凌晨,印巴两国士兵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附近爆发交火,一时之间,南亚次大陆的紧张局势急剧升温。这起冲突犹如一记重锤,再度敲响了地区和平的警钟,而其背后的根源,正是近期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的那起惊讶世界的恐怖袭击事件。
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了一起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造成至少26人丧生,数十人受伤。这一事件瞬间点燃了印度国内的怒火,印度方面迅速将矛头指向巴基斯坦,认定巴方与袭击有关联。在毫无确凿证据支撑的情况下,印度于23日单方面宣布了一系列针对巴基斯坦的强硬措施,其中包括暂停执行1960年签署的《印度河河水条约》。要知道,巴基斯坦农业灌溉用水的约75%依赖印度河下游水系,印度此举无疑是对巴基斯坦农业命脉的沉重打击。此外,印度还关闭了边境口岸、吊销巴基斯坦公民签证、驱逐巴基斯坦军事顾问,并缩减了外交人员规模,种种举措使得印巴关系迅速恶化,跌至冰点。
莫迪(资料图)
面对印度的指责和制裁,巴基斯坦方面坚决否认与袭击事件有关,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24日,巴基斯坦总理办公室发表声明,宣布关闭边境口岸、暂停所有对印贸易、废除部分对印度公民的签证、驱逐印度军事顾问以及对印度关闭领空等。巴方强调,印度的指控毫无根据,是单方面、出于政治动机且在法律上无效的行为。
随着双方矛盾的不断激化,4月25日凌晨,两国士兵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附近发生交火。据巴基斯坦军方官员称,巴印两军于当地时间25日1时30分至2时30分许发生间歇性交火,地点位于巴控克什米尔地区杰赫勒姆谷地的两国实控线附近。印度军方官员则表示,巴基斯坦军队违反停火协议,使用小型武器从多个哨所对印方阵地进行少量射击,招致印军“有效回击”。此后,26日晚至27日凌晨,两国士兵在克什米尔地区再次交火。短短数天内,冲突不断升级,让本就紧张的地区局势愈发严峻,战争的阴霾笼罩在南亚上空。
就在印巴局势剑拔弩张之际,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于4月27日主动致电中国外长王毅。在通话中,达尔详细介绍了巴印两国因克什米尔地区恐袭事件导致关系紧张的最新情况。他强调,巴方一贯坚决打击恐怖主义,反对任何可能导致事态升级的行动,致力于以成熟方式管控局势,同时也将持续与中方及国际社会保持沟通。
莫迪(资料图)
对于巴方的来电,中方高度重视。王毅外长在通话中明确表态,中方密切关注当前形势发展。打击恐怖主义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中方始终坚定支持巴方坚定实施反恐行动。作为巴基斯坦的铁杆朋友和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中方充分理解巴方合理的安全关切,坚决支持巴方维护自身主权和安全利益。王毅外长还指出,中方支持尽快开展公正调查,因为冲突不符合印巴各自的根本利益,也不利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方真诚希望双方能够保持克制,相向而行,共同推动事态降温。
在印巴冲突问题上,中国一直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反对任何形式的单边行动和军事对抗。中国深知,印巴两国同为南亚地区大国,一旦爆发大规模冲突,不仅会给两国人民带来沉重灾难,也将对地区乃至全球的和平与稳定造成严重冲击。
莫迪(资料图)
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印巴冲突的持续升级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一方面,地区安全形势将进一步恶化,恐怖主义势力可能借机兴风作浪,导致更多无辜平民伤亡。另一方面,冲突还可能影响到周边国家的安全与稳定,破坏地区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此外,印巴两国均为拥核国家,核冲突的风险始终高悬,任何误判都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因此,推动印巴双方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盼。
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积极劝和促谈,为缓解印巴紧张局势发挥建设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有助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也彰显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秉持公平正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希望印巴双方能够倾听中方的呼吁,保持冷静和克制,通过对话与协商妥善解决分歧,共同为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繁荣创造有利条件。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