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打蛇遭报
在山脚下,有个宁静的小村落,名叫桃源村。村子不大,几十户人家,村民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村头住着张大伯和张婶两口子,为人朴实憨厚,就是张婶胆子特别小。
正值盛夏,午后的太阳像个大火球,烤得大地发烫。张婶坐在自家门楼下,手里拿着蒲扇,有一搭没一搭地扇着,试图驱赶些暑气。门楼旁边,靠着墙有个大大的柴火垛,这可是一家人做饭烧水的指望。
突然,“扑哒”一声,一个黑影从天而降,落在了张婶脚边。张婶吓得差点叫出声,定睛一看,竟是一条黑黝黝的蛇!还没等她反应过来,那蛇就迅速扭动着身子,钻进了柴火垛里。
张婶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整个人僵在那里。她满脑子都是那蛇突然从柴火垛里钻出来咬她的可怕画面,越想越害怕,身子忍不住地哆嗦起来。缓了好一会儿,她才扯着嗓子喊:“孩他爹,你快出来啊!”
张大伯正在屋里眯盹儿,听到张婶的叫声,赶忙跑了出来。“咋啦,这是?”张大伯一边问,一边顺着张婶手指的方向看去。得知有条蛇钻进了柴火垛,张大伯拍了拍胸脯说:“别怕,有我呢!我把它找出来。”
说干就干,张大伯不怕麻烦,开始翻那偌大的柴火垛。一捆捆柴草被他抱出来,堆在一旁。张婶站在不远处,眼睛死死地盯着柴火垛,大气都不敢出,还时不时用手拨乱自己的头发。在桃源村,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蛇吐信子是在点数人的头发,要是不拨乱头发,蛇就会记住,日后伺机报复。
随着柴火垛越来越小,终于,在扒开底部最后一层腐叶时,那条油光发亮的黑蛇惊慌地窜了出来。“在这儿呢!”张大伯大喊一声,眼疾手快,抄起旁边的铁锨,照着蛇身猛地拍了下去。只听“啪”的一声,蛇被拍成了两截。可即便如此,那两截蛇身还像泥鳅一样扭动着,张婶吓得捂住了眼睛。
过了好一会儿,蛇终于不动了,成了两截软趴趴的东西。张大伯用铁锨一敛,把蛇丢进了院子角落的沤粪池里。“好了,没事了,蛇已经死了。”张大伯安慰着张婶,张婶这才慢慢平静下来。
本以为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可没过多久,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张大伯和张婶身上开始出现一片片红疹,又痒又难受。他们一开始没当回事,以为是被蚊虫叮咬了,可没想到,红疹越来越多,皮肤开始溃烂,越抓越痒,到后来,连觉都睡不好。
他们赶紧去村医务室,找村里的赤脚医生李大夫。李大夫看了看他们的症状,皱着眉头摇了摇头,开了些药膏。两口子回去后,按照医嘱,每天按时涂抹,大半瓶药膏都用完了,可身上的瘙痒不仅没减轻,反而更严重了。
村里的老人听说了这事,都过来看望。大家围在张大伯家院子里,看着两人痛苦的样子,纷纷摇头。村里最年长的王爷爷叹了口气说:“活了一辈子,也没见过谁得这种怪病啊。”
张大伯和张婶没办法,心里又害怕又着急。张婶整天以泪洗面,张大伯也愁得吃不下饭。突然有一天,张婶一拍大腿说:“他爹,咱是不是冲撞了啥东西?要不咱去庙里拜拜,求神明保佑保佑?”张大伯想了想,也觉得没别的办法了,只好答应。
第二天一大早,两口子就收拾好,带着香烛纸钱,去了离村子二十多里地的灵隐寺。灵隐寺建在半山腰,香火很旺。两人来到大殿,恭恭敬敬地跪下,开始磕头。
就在他们磕头的时候,一位路过的和尚停住了脚步。和尚法号慧明,在灵隐寺修行多年,见多识广。他盯着两人发烂的胳膊,脸色凝重地说:“造孽啊造孽,这是打蛇惹来的报应,施主快跟我来!”
张大伯和张婶一听,心里“咯噔”一下,又惊又怕,赶紧站起身,诚惶诚恐地跟在慧明和尚身后。慧明和尚带着他们来到一间禅房,从一个古朴的木箱子里取出一瓶发黑的药膏,交到张大伯手里,嘱咐道:“这药膏是用草药特制的,你们每日涂抹三次,切不可再杀生,多做善事,方能化解此劫。”说完,便忙别的事情去了。
两口子千恩万谢,回到家后,按照慧明和尚的嘱咐,认真涂抹药膏,还真神奇,没过半月,他们身上的溃烂竟然慢慢好了,瘙痒也消失了,皮肤恢复如初。
经过这件事,张大伯和张婶彻底明白了,世间万物皆有灵性,不能随意伤害。从那以后,他们不仅自己再也不敢打蛇,还经常把这段经历讲给村里的人听,劝大家要敬畏生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他们的影响下,桃源村的村民们也都更加爱护动物,村子里也一直保持着这份宁静与祥和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