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技术再升级,北京迎来出行新变革,汽车生活更智能便捷

晓妍说车 1周前 (04-14) 阅读数 25 #汽车

自动驾驶,这玩意儿,真能让咱们告别堵车,直接躺平到目的地?

北京街头,你瞅瞅,无人配送车灵活穿梭,Robotaxi招手即停,这场景,搁以前科幻片里都不敢这么演。

但问题来了,这真是咱们未来出行的常态?

是解放双手,还是给自己找了个“定时炸弹”?

先别急着下结论。要我说,这自动驾驶,就像个半大孩子,有潜力,但毛病也多着呢。

说起这事儿,就不得不提4月1日正式生效的《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

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给自动驾驶汽车在北京上路开了个“通行证”。

以前,自动驾驶汽车上路,那叫“偷偷摸摸”,现在,有了法律撑腰,就能光明正大地跑了。

条例里边说了,这自动驾驶汽车,得是L3级及以上的。

你品,你细品,L3是个啥概念?

简单来说,就是车能自己开一阵子,但关键时刻还得你接手。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特聘研究员鹿文亮就说了,这条例规范了行业发展,也保护了咱老百姓的权利。

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智能网联研究总监申杨柳也觉得,这L3级自动驾驶,算是比较成熟了,有潜力进入市场了。

政策是有了,但能不能落地,还得看企业给不给力。

北京这地界,自动驾驶公司那叫一个扎堆。

文远知行、新石器、百度、小马智行,个个都想在自动驾驶这块大蛋糕上咬一口。

就拿文远知行来说吧,他们的Robotaxi已经在亦庄跑起来了,从亦庄到北京南站,手机APP一点,就能体验一把“无人驾驶”。

文远知行副总裁罗琳说了,他们现在有Robotaxi、自动驾驶小巴、货运车、环卫车,产品线那是相当丰富。

再说新石器,他们的无人配送车在顺义区那是“横着走”,把快递包裹送到小区驿站。

新石器总架构师曾文达算了一笔账,这无人配送车,能让每件快递的成本降低一半以上,还能给快递员减负。

除了这两家,还有百度Apollo Go,在亦庄、海淀扩大商业化运营范围;小马智行,拿到北京“车内无人”商业化试点通知书。

自动驾驶企业们铆足了劲往前冲,但安全这根弦,必须时刻绷紧。

文远知行的罗琳就说了,保障产品的安全性是他们的头等大事。

他们的车,360度无死角感知,遇到障碍能灵活绕行,遇到行人能礼让先行,遇到突发情况能及时避让。

新石器的曾文达也强调,他们的无人车有多重安全保障,比如多传感器融合、强大的AI算力,还有车路云协同。

可话说回来,就算技术再牛,也难免有“翻车”的时候。

万一自动驾驶汽车出了事故,这责任该咋算?

北京市律师协会交通与运输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魏镇胜就分析了责任划分的问题。

他认为,L3级自动驾驶汽车出了事故,责任主体可能是主机厂、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运营商,甚至还有远程或本车安全接管员。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邓志东建议,L3级自动驾驶汽车必须强制安装“安全黑匣子”,方便事故数据取证。

责任划分是个大问题,但更关键的,还是技术本身。

鹿文亮就指出,现在的芯片性能不足以支撑L3、L4这样高阶的自动驾驶产品,而且不同企业使用的算法技术也不一样,数据资源也比较稀缺。

申杨柳建议,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要协同发力,共同攻克技术难题。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邓志东认为,L3级别乘用车的规模化商用是关键,要扩大网约车试点运营范围,加快突破单车智能共性关键技术。

自动驾驶的发展也离不开政策的支持。

2023年12月,北京市启动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3.0阶段建设,推动自动驾驶从测试验证向商业化运营转变。

2023年年底,京东、美团、新石器等企业的无人配送车在北京亦庄上岗,为居民提供配送服务。

自动驾驶这玩意儿,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有人说,自动驾驶是“风口”,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但我觉得,自动驾驶更像是一场“马拉松”,需要耐心、毅力,更需要脚踏实地。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自动驾驶的未来,也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

而这,或许才刚刚开始。

北京自动驾驶,未来咋样,咱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晓妍说车

晓妍说车

分享汽车知识,传递正能量,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