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别做讨好型父母
所谓的讨好型父母,就是那些对孩子有求必应,一味迁就、纵容,生怕孩子不开心,不敢说“不”的父母。
他们把孩子的感受放在第一位,不惜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
乍一听,这似乎是一个非常“爱孩子”的表现,但事实上,这却是一种极其错误的教育方式。
我曾经有一个学生,成绩优异,品行端正,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他的父母都是高知分子,家里面都很看好他以后的发展。
然而,进入初中之后,就开始出现了各种问题:成绩下滑,情绪暴躁,有的时候还有自闭的现象。
问题的根源,就出在父母身上。
因为孩子从小很优秀,他们从小就宠爱有加,只要孩子想要的,就没有得不到的,成了典型的讨好型父母。
上学放学,都是爸爸亲自接送,作业写完了,妈妈会给他做好丰盛的晚餐,甚至,孩子想要什么新款的手机、电脑,父母也都会第一时间给他买。
他成长过程中,几乎从未遇到过任何挫折和困难,因为他身边的父母,总是会第一时间为他解决一切问题。
到了初中之后,遇到的事情越来越多,他发现,自己似乎并不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在学校,有的时候,觉得很无力!
慢慢地,情绪开始不稳,成绩开始下滑......
01讨好型父母,究竟在伤害孩子什么?
1. 缺失独立性
当父母一味地为孩子解决一切问题时,孩子就失去了独立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机会。
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变得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缺失责任感
当父母总是为孩子做好一切,孩子就无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也不知道,自己应该为这些后果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3. 缺失抗挫能力
当父母总是为孩子铺平道路,孩子就很少有机会去经历失败和挫折。
他们不知道,如何在失败中站起来,也不知道,如何在挫折中找到前进的力量。
4. 得到的是骄纵和自我中心
习惯了得到一切,习惯了被宠爱,习惯了成为家庭的中心。
进入社会后,却会发现,这个世界并不是围绕着他们转的,他们也无法再得到像父母那样的宠爱。
02父母应该怎么做?
1. 做孩子的引导者,而不是代劳者
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挑战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就可以了,而不是直接为他们解决。
要让孩子明白,生活中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战胜它们。
2. 做孩子的支持者,而不是溺爱者
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力量。
但同时,也要学会适度的拒绝,让孩子明白,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如愿以偿。
3. 做孩子的榜样,而不是控制者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要让孩子看到,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同时,也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不要试图控制孩子的一切。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