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不活了!记者暗访台球室直接问特殊服务被怼,助教话术暗藏玄机

拿来旧事 3天前 阅读数 1 #社会

 "特殊服务"成谜?贵阳台球厅暗访背后的真实画面

  "你们这里到底有没有网上说的那种特殊服务?"

  "你要这样问,那我肯定要说没有。"

  这段对话发生在贵阳某台球厅门口,暗访记者与女助教的最后一问一答,让整个事件蒙上一层说不清道不明的迷雾。而这场历时一周的调查,牵扯出的不仅是台球厅经营现状,更折射出当代消费场所灰色地带的生存逻辑。

  一、从万元消费单引发的猜测

  事情要追溯到社交平台一则引发热议的帖子。网名"潘先生"的用户晒出账单,称自己丈夫平均每月在台球厅消费上万元。

面对妻子"打台球哪需要这么多钱"的质疑,他斩钉截铁地说:"里面肯定有猫腻"。这张账单配文迅速点燃网友好奇心——毕竟普通台球厅每小时收费不过30-50元,即便包房通宵也难撑起万元开销。

  记者接到线索后,伪装成普通消费者展开调查。在贵阳观山湖区某连锁台球俱乐部,初级助教小王(化名)穿着黑色露背运动背心,胸前挂着工作牌。当记者试探性询问"有没有特别服务"时,对方立即板起脸:"我们是正规经营场所,这种话不能乱说。"

  二、暗访现场:欲说还休的暧昧空间

  看似严谨的回答背后,藏着更耐人寻味的细节。在云岩区一家名为"GT桌球"的会所,工作人员接听电话时语气暧昧:"美女助教还有,不过现在没包房了"。当记者提出预约时,对方反复确认"是自己来还是带朋友",并建议"晚上八点后来人多"。

  真正令人玩味的对话出现在南明区某高端台球会所。助教小林(化名)一边指导握杆姿势,一边闲聊:"我们这里最贵的套餐要2888元,包含红酒、游戏环节和私人教学。"见记者犹豫,她压低声音:"如果消费到一定数额,可以解锁隐藏玩法。"

  所谓"隐藏玩法"具体指什么?在后续调查中,记者发现多家台球厅宣传册上印着"深度互动体验"字样,但追问具体内容时,工作人员总会岔开话题。有从业者私下透露:"其实就是陪喝酒、玩桌游,尺度大的会玩真心话大冒险。"

  三、消费心理博弈:谁在制造灰色需求?

  针对记者未发现违法证据的结论,最初爆料的"潘先生"并不认同:"你们是钱没花够,要晚上去,消费金额高些才行。"他的观点得到不少网友支持,有人分享亲身经历:"去年朋友带我去过,助教穿着吊带裙,中途突然停电,然后..."话到此处戛然而止。

  这种"罗生门"现象揭示出深层矛盾。一方面,监管部门数据显示,贵阳市现有持证台球经营场所217家,2024年新增备案中80%标注"含陪练服务"。另一方面,随机采访的50名消费者中,72%表示从未遇到过越界行为,但其中45%承认"助教会主动加微信"。

  在暗访过程中,记者注意到特殊现象:越是高档会所,越强调"会员制"和"熟人介绍"。有不愿透露姓名的店主坦言:"现在都是微信联系,见面再谈细节,这样出了事也不怕查。"

  四、灰色地带的生存法则

  这场舆论风波中,最值得警惕的是营销话术的异化。某台球厅宣传视频里,助教穿着超短裙跳探戈,文案写着"不止于球技的较量";某团购页面将"神秘惊喜"作为卖点,但点击详情页却变成普通教学课程。这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手法,让监管陷入两难。

  法律界人士指出,现行《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对"陪侍服务"有明确界定,但台球厅作为体育场馆,尚处于监管模糊地带。有执法人员透露:"我们检查过数百家店铺,最难取证的就是'擦边球'行为,比如故意制造身体接触、言语挑逗等。"

  更值得关注的是年轻从业者的心态变化。在暗访中,22岁的助教小美(化名)直言:"底薪只有2000块,全靠提成。客人要求拍照、搂肩这些,睁只眼闭只眼就过了。"她展示手机里的聊天记录,某客人刚转账500元备注"今天配合拍照的红包"。

  五、舆论场上的立场对决

  事件发酵过程中,两种极端观点激烈碰撞。支持严查派引用外地案例:2023年杭州某台球会所因组织卖淫被查封,现场查获账本显示单日流水超10万元。反对扩大化者则认为,应当区分正常服务与违法经营,过度解读会打击正当产业。

  社交媒体上,#台球厅该不该存在陪练#话题引发百万级讨论。大学生群体普遍反对暧昧服务:"打球是为培养兴趣,不想被骚扰";而商务人士张先生的观点代表另一派:"成年人的社交需求很正常,只要不违法就该包容"。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事件中年轻女性从业者的处境常被忽视。在随机采访的15名助教中,11人表示遭遇过性骚扰,但选择报警的仅1人。某助教小周(化名)苦笑:"报警了又怎样?最多被骂'自作多情',第二天就被辞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拿来旧事

拿来旧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