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历史:宋、齐、梁、陈
南朝时期从420年东晋权臣刘裕篡东晋开始,至589年隋灭陈为止。南朝经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些国家皆建都于建康,只有南梁曾迁都。
元嘉刘宋宋武帝刘裕原为东晋北府军的将领,在桓玄之乱后掌握朝廷。他为了获得声望来篡晋,发动了两次北伐,收复了山东、河南及关中地区(关中后被夏国占领)。之后刘裕杀晋安帝,改立晋恭帝,并在两年后(420年)如同魏晋旧事篡位,建国刘宋,东晋亡。南方进入“南北朝时期”。440年,北魏统一北方后,方与刘宋形成南北对峙。宋武帝出身于军旅,为人刚毅俭朴,称帝后仍力行节俭,一时政风甚佳。但是他似乎不重视皇室教育,以至于所托非人,酿成巨变。他察觉当时世族权势盛重,君主威权移坠,所以在朝政上重用寒族掌握机要,军权重镇则托付给宗室皇族。宗室掌握军权及政区,因而心生篡位之意,所以皇帝与宗室之间发生多次骨肉相残的惨剧。
宋武帝去世后,宋少帝继立,因为嬉戏失德,被辅政大臣徐羡之、傅亮及谢晦所杀,改立宜都王刘义隆,是为宋文帝。他后来与北府名将檀道济铲除把持国政的徐羡之等人,至此政局稳定。宋文帝提倡节俭并澄清吏治,开创了“元嘉之治”。430年起,宋文帝屡次北伐,由于军力不足,再加上文帝的错误指挥,以致“兵荒财单”,国力大减。名将檀道济因军功被宋文帝猜忌而被铲除,又使刘宋失去能与北魏抗衡的大将。当北魏发生盖吴起事时,刘宋没能及时北伐。到445年时,北魏趁劲敌柔然暂衰时开始发动多次南征,双方军队于淮水一线来回拉锯,450年时,六十万魏军的主力一度逼近长江。刘宋在452年后无力再举。
453年,宋文帝被太子刘劭所杀,三子刘骏趁几率军夺位,即宋孝武帝。《宋书》说他为人骄淫奢侈,奸淫堂姐妹,发生两起宗室战事,最后还屠广陵城,诛杀男丁三千口,女眷小孩全没为奴婢。当时传到北魏的民谣说:“遥望建康城,小江逆流萦,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其子前废帝继立后又大杀宗室,后被刺杀,叔父湘东王刘彧登位,是为宋明帝;前废帝的弟弟江州刺史晋安王刘子勋也在江州称帝,并得到几乎全国响应,但被明帝镇压。然而明帝因得位不正,所以更是大杀宗室,杀尽孝武帝的子孙,也几乎杀尽了自己的兄弟。其子宋后废帝继立后政局动荡,履有叛变如其叔父桂阳王刘休范、堂兄建平王刘景素,将军萧道成在平叛战争中渐渐掌握军权。477年后废帝被萧道成弑杀后,萧道成拥立宋顺帝,独揽朝政。在消灭政敌袁粲与沈攸之后,亦翦除刘宋宗室诸侯王,最终于479年篡位,建国南齐,史称齐高帝,刘宋亡。
永明南齐齐高帝属于兰陵萧氏的次等世族,原本地位不高,所以称帝后曾说自己原来是“布衣素族”(素族指非皇族的高门)。他的政风也如同宋初,为政节俭,在位四年即去世,由太子赜继立,即齐武帝。齐武帝为政清明,与北魏无战事,安民保境,史称“永明之治”,但推行的检籍政策却造成一次不小的叛乱(唐寓之暴乱)。当时皇帝利用典签官作为耳目,来监察诸州政事及宗室诸王,导致诸王如同囚徒,武帝子巴东王萧子响更被迫作乱而败死。
齐武帝去世后,由皇太孙萧昭业继立,由萧子良与萧鸾辅政。然而齐帝萧昭业奢侈荒戏,不但国政由辅政大臣萧鸾掌握,连父、祖留给他的亲信护卫萧谌、萧坦之等人,都主动投靠萧鸾。萧鸾有意篡位,杀萧昭业后改立其弟萧昭文,不久废帝自立,是为齐明帝。齐明帝继位后,利用典签官大杀宗室诸王,高帝、武帝和萧昭业的父亲追尊文帝萧长懋的诸子都被杀尽。萧鸾晚年病重,相当尊重道教与厌胜之术,将所有的服装都改为红色;而且萧鸾还特地下诏向官府征求银鱼以为药剂。因高帝旧将王敬则以拥戴高帝孙萧子恪为由起兵,他曾想杀掉高、武二帝在世的孙子六十余人,但在王敬则败亡后作罢。498年萧鸾病故,葬于兴安陵。
齐明帝去世后由太子萧宝卷继立。他狠辣刚暴,杀害顾命大臣,激起各地方镇叛乱。乱事平定后,他又杀平乱有功的尚书令萧懿。501年萧懿之弟雍州刺史萧衍宣布举兵,在江陵立萧宝卷弟南康王萧宝融为帝,是为齐和帝,废萧宝卷为庶人,再封涪陵王。萧衍围攻建康后,将军王珍国杀萧宝卷迎萧衍入京。次年,萧衍在萧宝融回京前篡位,建国南梁,史称梁武帝,南齐亡。萧宝融的哥哥建安王萧宝夤投靠北魏。
梁武与侯景之乱梁武帝为兰陵萧氏的旁支,为人节俭,勤政爱民。使得梁朝前期开创出天监之治,国力胜过逐渐混乱的北魏。鉴于宋齐宗室的屠杀,梁武帝对其宗室十分宽容,即使犯罪也不追究。他学问渊博,提倡学术发展,使得南梁教育发达,南朝的文化发展至极致。然而在梁武帝后期,他喜听人奉承,又迷信佛教,三次舍身同泰寺。由于僧侣道士不用赋税,以致近一半的户口记名其下,国家财政蒙受重大损失。当时的宗室及官员贪财奢侈,沉陷在纸醉金迷中而不可自拔。
梁武帝初期,北魏在汉化运动后矛盾丛生,国力渐渐输给南梁。至503年始,北魏与南梁会战于淮南地区,最后昌义之、曹景宗、韦叡在锺离之战大败魏军。梁武帝至此积极北伐,但范围不出淮南地区。516年的寿阳之战虽然击溃魏军,但因为损失过大而暂停北伐,十年后才夺下寿阳。此外梁武帝喜用降将,以期不劳而获。北魏发生六镇之乱时,梁武帝派陈庆之护送北魏北海王元颢北返继位。陈庆之虽能以七千骑兵攻至洛阳,但因孤军无援,最后失败。东西魏时期,东魏将侯景受东魏及西魏逼迫投奔南梁,梁武帝任用他北伐东魏。但在梁军战败后,梁武帝意图送还侯景以求和。他得知后举兵叛变,南攻建康,史称侯景之乱。梁临贺王萧正德引他渡江,使侯景攻入建康,梁武帝退至台城,侯景立萧正德为帝。之后各地虽有勤王之师,但皆观望。侯景闻知勤王师后因缺粮一度和谈,但得到粮食后即叛约并攻陷台城。建康沦陷后他屠杀江南世族及平民,给南朝带来毁灭性打击。侯景废杀萧正德,梁武帝最后饿死,侯景立皇太子萧纲为梁简文帝,又迫其禅位给故太子孙萧栋,又杀简文帝,最后篡位建国汉。
然而侯景势力仅在江东、江汉平原,梁州和益州一带依旧由梁室掌控,只是各军互相牵制,坐视不理,甚至互相残杀,有的求救于北齐和西魏。最后由广州刺史部的番禺郡太守陈霸先与湘东王萧绎派遣的王僧辩联合攻灭侯景。湘东王萧绎也于江陵继位,为梁元帝,他拒绝还都建康,并派手下杀死萧栋兄弟。据守益州的武陵王萧纪已称帝,这时发兵攻击江陵。梁元帝向西魏求救,西魏攻灭萧纪后也占领益州,萧纪亦被元帝败杀。次年,武帝长子昭明太子萧统子岳阳王萧詧引西魏军趁机攻陷江陵,梁元帝被杀,西魏立他为傀儡,史称西梁或后梁。梁元帝被杀后,陈霸先与王僧辩立晋安王萧方智为梁王,准备拥立为帝。而后北齐迎武帝兄子贞阳侯萧渊明南下,梁军被击败,王僧辩屈事而迎立萧渊明为梁帝。陈霸先反对而率军杀王僧辩,复立萧方智为梁敬帝。他先对北齐称臣,之后陆续击溃北齐南侵及王僧辩余党,专政梁廷。最后于557年篡位,建国号陈,史称南陈,为陈武帝,南梁亡。但西梁继续存在直至587年被隋朝取消,梁将王琳也据长江中上游地区拥立元帝孙萧庄抵抗南陈直至573年。
南朝的衰亡陈武帝是吴兴人,为南方吴人。当时侨姓世族及吴姓世族皆因侯景之乱而严重受创,许多地方势力亦纷纷割据。由于陈武帝无法尽数平定所以采取安抚的方式。武帝死后其侄陈蒨继位,即陈文帝。盘据两湖的王琳率先发难,联合北齐、北周大军东征建康。陈文帝先是击溃王琳北齐联军,继而封锁巴丘阻止北周顺江东进。至此国势方定。陈文帝在位时期,励精图治,复苏江南经济,使南陈国势恢复。
文帝去世后由太子伯宗继位,即陈废帝。不久,其叔安成王顼废帝自立,即陈宣帝。当时北周意图灭北齐,于是邀南陈共伐北齐。陈宣帝为了想要收复淮南而同意,于573年派吴明彻北伐,两年后收复淮南。当时北齐衰落,陈宣帝本能趁机攻灭,但他只想固守两淮一带。北周趁机攻灭北齐后,在577年南征夺两淮,陈军惨败,南陈岌岌可危。然而北周武帝突然去世,权臣杨坚准备篡位,北周遂无意继续南征,南陈还得到反抗杨坚的势力郢州刺史司马消难等的联合与投靠。陈宣帝在杨坚建立隋朝后去世,太子叔宝继位,即陈后主。他不理朝政,荒淫奢侈,致国政混乱而腐败。隋文帝采纳高颎的策略,在南方收成季节火烧南方的田地,这使得南陈的国力衰退。588年隋文帝任杨广为主将,发动隋灭陈之战。陈叔宝恃长江天险,照常歌舞。隔年,隋军攻入建康,陈叔宝与爱妃张丽华、孔贵人避入井中后被俘,南陈遂亡。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