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黄浦丨小东门、大东门的故事

小东门原名“宝带门”,是上海老城厢著名的一扇城门,也是老城隍庙的入口,城外即是十六铺。


明清时期,小东门大街是上海最繁华的商业区。各地商贾开店设庄,从事沿海和长江流域埠际贸易业务:棉花、绸缎、皮货、药材、木器、京广杂货、洋货、海味,等等店铺数不胜数。其中不乏童涵春堂国药号、万有全腌腊店、老德泰铜号等一大批老字号。

而大东门到小东门一带是上海银楼业的发源地。在清乾隆年间就已有老庆云、裘天宝、老凤祥等著名银楼。
大东门大街南有三条重要街市,其中豆市街为上海豆、麦、米、食油批发商行集中地,附近的绵阳里、萃丰里、吉祥弄一带专设为豆市贸易汇划的钱庄。花衣街都是棉花堆栈和棉花商行。

随着旧区改造后,东门路地区也旧貌换新颜,不仅商务楼宇林立,还有围绕“公园城市”理念打造的东门广场小花园,以城门、城墙、石库门为设计灵感,处处彰显东门广场区域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记者 / 陈玲
编辑 / 张姗
视频 / 陈玲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