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智驾改了,全部换成“辅助驾驶”,余承东也已更正!

仲天佑说车 5天前 阅读数 0 #汽车

智能驾驶技术的迅速发展犹如一场席卷汽车行业的革命,然而在这场技术盛宴背后,隐藏的风险与争议却不断浮现。随着各大车企以“智能驾驶”为噱头进行大肆宣传,声称其产品能实现高度自动化驾驶,许多消费者对这一新技术充满期待。现实却让我们感到不安。过去一年中,智能驾驶相关的事故频频见诸报端,数字之惊人令人咋舌:据统计,2025年智能驾驶事故数量比前一年增加了45%,无论是高架高速路上的酣睡司机,还是在城市街道上肆意穿梭的无人驾驶汽车,都在强烈警示着这个行业急需反思。

不久前,在广东云浮的高速公路上,一名男子在开启智能驾驶功能后,竟然在车内酣睡了整整百公里。再看安徽与江苏等地,高速公路上出现的“慎用智能驾驶”警示牌,更是让人对这项技术的安全性产生疑虑。而更为悲惨的是,小米旗下的一款SU7在行驶中突然爆燃,导致三人遇难,令公众对智能驾驶的信任基础进一步动摇。在这一系列事件背后,智能驾驶技术的现实表现与其宣传存在着极大的差距。

随着事故的频发,国家终于出手整顿。在2025年4月16日,工信部发布了针对智能驾驶的新规,明确提出四大监管红线,直指行业长期存在的技术缺陷与过度营销。这些红线不仅关乎智能驾驶的未来发展,更加深刻地反映了技术成熟度与市场宣传之间的矛盾。工信部要求车企必须对智能驾驶系统进行充分的测试与验证,特别是在复杂场景下的性能表现。明确系统功能边界与安全响应措施的要求,也反映出对行业乱象的强烈关注。更值得注意的是,工信部明令禁止使用“自动驾驶”、“零接管”等虚假宣传语言,对过度营销行为的打击再一次强调了车企应承担的道德与法律责任。

近年来,随着市场的激烈竞争,许多车企将“智能驾驶”作为其核心竞争力进行打造,力求以此吸引更多消费者。然而,正是这种过度追求市场占有率的行为,使得技术标准被模糊,虚假宣传的风险倍增。这不禁让人思考,智能驾驶究竟是科技发展的积极方向,还是一个浮夸的营销噱头?车企在追求技术突破的同时,是否忽视了消费者的基本安全与权益?

例如,许多汽车厂商创造了“L2+”或“L2.9”等模糊化等级,而在宣传中更是使用诸如“脱手驾驶”、“AI代驾”等词汇,试图给消费者一种未来科技感与安全感,然而却在无形中导致了公众对智能驾驶技术的误解。消费者在接收到这些信息后,往往会以为汽车已具备完全的自动驾驶能力,进而导致了频繁的错误操作与安全事故。

而当前的现实是,智能驾驶系统在很多情况下仍然依赖于驾驶员的干预与控制。这就意味着,消费者在使用智能驾驶功能时,依然需要保持高度的警觉性。然而,由于车企的各种宣传手法,许多用户未必能够清楚理解这些系统的运行机制与功能特点,这无疑增加了安全隐患。

国家的新规为这一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挑战。工信部强调,各大车企必须建立从研发到售后的全流程可追溯体系,确保产品的性能与申报材料一致。这不仅是对车企的一种监管,也可以说是对消费者的一种保护。只有通过严格的审查制度与明确的责任承担,才能逐步重建公众对智能驾驶的信任,让消费者在使用新技术时,能够获得应有的安全保障。

不只是法规的变化,车企的转变同样显得尤为重要。华为推出的《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得到了众多主流汽车品牌的联合署名,这一举动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他们已经意识到自身在智能驾驶发展中的责任与影响。再以小米为例,最近不再使用“智驾”这一术语,而是改用“辅助驾驶”来描述其产品,以避免给消费者带来误解。这一系列的变化不仅让车企回归理性与务实,更为日后智能驾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然而,这一切是否足够?未来的智能驾驶技术究竟会朝哪个方向发展,依然是一个未知数。在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我们不禁要问,车企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何时能够真正建立?与此同时,用户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的提升,也显得尤为紧迫。一个理想的智能驾驶时代,并非仅仅依靠技术的成熟,更需要所有参与者为之共同努力。

驾驶是一种责任,而智能驾驶的普及意味着司机这一角色正在悄然转变。以往,驾驶仅仅是对车辆的控制,而理解智能驾驶的工作原理、使用场景、以及遇到问题时的应对能力都是每一位驾驶者需要具备的素质。只有人人都意识到对安全行驶的重视,才能为智能驾驶的普及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样,我们也不能忽视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的参与。用户不仅是技术的接受者,更是推动行业进步的关键力量。通过对智能驾驶技术的理性理解,消费者能够在选择产品时做出更为明智的判断,避免被虚假宣传所误导。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车企在技术研发与市场宣传上做到更加透明,为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未来的智能驾驶发展之路,注定不会是一帆风顺。在技术与市场之间平衡利益,保护消费者权益,推动安全文化的建设,都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指标。只有在相互监督与合作的框架下,才能确保这一技术真正服务于人类交通的安全与高效。

我们对智能驾驶技术的期待与参与,最终都将在这个平衡之中找到答案。消费者、车企、政府三方的互动,必将促进智能驾驶技术的健康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人的声音都尤为重要,让我们共同期待、共同践行,让智能驾驶真正成为人们美好出行的助手,而非安全隐患的制造者。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仲天佑说车

仲天佑说车

仲天佑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