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列尔科夫:俄罗斯缺乏武器,没有中国的军事援助,打不赢战争

爱吃凉历史 2天前 阅读数 40 #历史

俄乌冲突持续到2025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如今,俄罗斯深陷装备缺陷、军工产能不足的泥潭,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前联邦安全局的上校斯特列尔科夫,发表了一个引发全球关注的言论。

这位上校多次强调,俄罗斯在缺乏武器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中国援助的话,根本打不赢战争。

这一论断,不仅揭示了俄军在战场的困境,更将中国推入了国际舆论的漩涡。

那么,斯特列尔科夫何出此言?俄乌冲突的走向又当如何呢?

斯特列尔科夫的“中国援助论”

在谈及这一问题之前,首先要了解斯特列尔科夫,此人到底是谁?

关于他,最直观的一个标签就是——他是俄乌冲突中争议最大的主战派的代表。

他的言论,始终和俄罗斯军事的困境紧密地绑定。

自从2023年开始,他就多次在社交媒体以及公共场合强调:俄罗斯缺乏现代化的武器,如果中国能够提供军事援助的话,这场战争就会胜利,反之必败无疑。

而他这一论断也并非危言耸听,其实正是揭露了俄罗斯在战场中的表现。

特利尔科夫指出,俄罗斯的军队在战争初期,仍然依赖着苏联遗留的装备,而现在这些装备已经消耗殆尽。

更加糟糕的是,本土的军工产能远远没有达到战争需要的需求。

根据俄罗斯在2024年统计的数据显示,俄罗斯军队每天消耗的弹药众多,国内兵工厂的生产速度,完全无法完成这一需求。

不过,炮弹问题并不是最主要的,更加严峻的是,俄罗斯军工信息化装备严重不足。

当俄罗斯军队的指挥系统,还在用纸质地图的时候,乌克兰的军队已经用上了北约卫星,能够实时掌握战争的动态。

而深入剖析俄罗斯的历史,就会发现他军工体系的崩溃,并不是从俄乌冲突开始的。

而是要追溯到苏联解体后的技术断代和人才的断层,最终造成了今天这一结果。

而面对这一问题,斯特列尔科夫将中国视为唯一的救星。

他早在2023年的九月份就呼吁,俄罗斯政府要求中国持续为俄罗斯提供弹药和现代化的装备。

然而,假若中国真的提供援助,俄罗斯就真的能够缓解困境吗?其实并没如此。

因为,即使中国同意了援助,俄罗斯是否能够有效利用,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毕竟,中国的无人机,需要与导航系统一同联动,才能够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而且,这些装备的使用,也需要经过培训的士兵操作。

也就是说,俄罗斯缺乏的其实不是现代化装备,还有一点,就是兼容的指挥系统。

只是,斯特列尔科夫的一言,确实道出了现代战争的本质——信息化。

在俄罗斯依然在啃老本的时候,中国已经进入了现代的信息化战争。

作为邻国和关系友好的国家,俄罗斯的发展,甚至可以说早于中国。

然而,在中国意识到现代化的重要性,并且为之发展时,俄罗斯依然在止步不前。

这位上校,虽然言语激进一些,但是也有不少人说他是“话糙理不糙”。

作为一个主战派,他是从战争方面思考问题的,这一点倒是也没有错。

然而,为何只有他的言论引起了如此巨大的反响?

深入了解就会知道,斯特列尔科夫的命运,其实是与俄罗斯的命运,紧紧相连的。

从民族英雄到政治囚徒

斯特列尔科夫,曾经是俄罗斯当之无愧的战神。

他曾经率领着百人小队,突袭克里米亚。这一行为,让他成为推动建立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的战神,也成了俄罗斯人民眼中的英雄。

然而,这位英雄,却因为深涉政治,而陷入了漩涡,因为触怒克里姆林宫,而成为一个阶下囚。

时间来到2023年的7月,斯特列尔科夫在社交媒体上,直接公开批判起了俄罗斯总统——普京。

不仅如此,他还称是普京将俄罗斯拖入了深渊。

他这个行为,直接被莫斯科法院以煽动极端主义的罪名,被判处了监禁。

而斯特列尔科夫,也确实是被不少人,认为是极端民族势力“皇俄派”的核心人物。

他的主张,恰好就是全面战争动员,对乌克兰使用核武器的激进立场。而这一立场,恰好就是和“有限战争”的策略形成了冲突。

对于斯特列尔科夫的审判,被不少俄罗斯人称为杀鸡儆猴的经典案例。

在法庭上,斯特列尔科夫宣称自己完全是为了拯救俄罗斯。虽然在法庭上举一例证,他仍然被关在监狱将近一年时间。

虽然距离宣判所说的时间不一致,但是这关了一段时间又忽然放人,足以看出俄罗斯情况的混乱。

而这闹得轰轰烈烈的斯特列尔科夫事件,也被不少人看作是俄罗斯目前矛盾的体现。

主要是,从这件事中,就能够看出如今民意的不稳定。

俄罗斯政府在宣称“特别军事行动”时,获得了大量的支持,然而,当斯特列尔科夫被捕之后,马上爆发了民意的反噬。

支持他的人,大多是底层士兵的家属,和失业青年,这些人大都因为兵役和国内状况而产生不满,所以支持斯特列尔托夫。

但这之中,占主要原因的还是俄罗斯的精英阶层,有通过贿赂的方式让自己的孩子逃脱兵役,这一行为,无疑激化了国内的矛盾。

不仅如此,俄罗斯还面临着经济崩溃的问题。

由此,斯特列尔科夫的事件,才成为一个典型。他的言论,才如此引人关注。

在国外,俄罗斯深陷俄乌冲突,导致国内矛盾爆发,而国内,早就因为阶级矛盾、经济矛盾而积怨已久。

斯特列尔科夫的发言,让这一矛盾迎来了一个爆发点。

他的言论,确实是一种救俄罗斯的方式,又有一部分人认同。

但是这部分人,只是站在比较个人化的角度看待俄罗斯状况,当转换角度,从中国和全球的角度出发时,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那么,中国对此看法,又是如何回应的呢?其实,早在今年一月,就有官方人员给出了答案。

中国态度

对于中国来说,在俄乌冲突的最初,就已经表明了态度。

中国始终强调的,都是“劝和促谈”。在今年一月份的联合国会议上,面对着记者明里暗里的暗示,耿爽就做出了表示。

当时,有记者认为,是因为中国的介入,俄乌战争才能够到达如此地步。

对这一观点,耿爽直接就说,如果中国介入军事援助的话,战局早就不止今天这个样子了。

这一否认,正是完全表明了中国并没有介入战争,更不可能介入此次战争。

中国始终坚持的就是,根据事物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立场的原则。面对俄乌冲突,既不会盲目地跟随西方制裁俄罗斯,也不会全盘接受任何一方过于偏激的说辞。

在之前,联合国多次召开关于涉及乌克兰的会议,中国就多次投了弃权票,选择中立的立场。

事实证明,中国的中立立场,恰好成为中国对于俄乌冲突的最好处理方式。

这一立场,使中国成为俄乌双方认可的调节者。

不仅仅是乌克兰的总统泽连斯基,一致呼吁中国参与和平的进程。就连俄罗斯的外长,也肯定了中国的立场。

不同于一些国家军事介入的做法,中国采取的是人道主义救援,不仅如此,还和巴西等国家发起了和平倡议。

尽管中国和俄罗斯之间有经济合作,但也是完全符合国际规定,而没有通过任何不合法的方式。这类不越过红线的商业合作,才是维持中俄关系的真正策略。

不仅是面对俄罗斯,面对乌克兰,中国也通过中欧走廊,协助乌克兰运出粮食,来缓解因为战争导致的粮价波动。

可以说,中国的很多行动,早就已经超越了政治立场,达到了一种平衡。

当西方指责中国偏袒俄罗斯时,中国驻欧代表直接反问,为什么美国向乌克兰提供赤裸的军事援助,却无人指责,这是双重标准。

这类回应,直指西方话语权的霸权核心,即使是斯特列尔科夫呼吁,即使是西方媒体不停给中国尝试泼脏水,中国从未掉入过任何想要将其拉入俄乌冲突的叙事。

结语

斯特列尔科夫的中国援助论,本身就是对俄罗斯内外交困的困境的一种展现。

但是,中国清醒地认识到,军事介入只会将自身拖入泥潭。

而且,军事援助为两国百姓带来的,只会是无穷尽的灾难与痛苦,不符合中国的人道主义做法。

只有通过中立、推动和谈、强化发展合作的方式,才能够维护渣鹅资助,为全球治理贡献力量。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定力与智慧,让中国,在书写不同于霸权逻辑的全球治理新篇章。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俄乌冲突深度揭秘:美国全方位介入乌克兰军事行动》

环球网:《俄乌冲突爆发700天!中国军事专家:实际已成“弹药消耗战”》

第一财经:《俄乌冲突:中国的角色与战略选择》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爱吃凉历史

爱吃凉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