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驭马前行,“赤兔”伴战友们走过上万公里巡
巡逻“一线天”
■卢东方 孟克·巴特曹克图
比起连里绝大多数没见过“赤兔”的年轻官兵,中士艾麦尔觉得自己很幸运。虽然他只见到了年迈多病的“赤兔”,但总比别人离“传说”更近一些。“那是我师傅的马,他是‘赤兔’最后一任骑手。”艾麦尔说,师傅他们当年给它取名“赤兔”,不光是因为它身形高大、毛色赤红,更是因为它敏捷的行动力。“即便到了晚年,从它健美的体态和壮硕的肌肉上,依然可见当年的风采。”
艾麦尔口中的师傅,是一级上士张任鹏。他是连里的优秀驾驶员,经历过连队基础建设、改革换装等许多大事。
作为连里的第一批军马,“赤兔”的铁掌踏过“一线天”的每一寸路面。“它比人更知道哪里适合下脚。”张任鹏说,在他刚入伍的时候,去“一线天”巡逻只能骑马。“山路陡峭,很多路段都像悬挂在悬崖峭壁上,我们踏着碎石攀行,脚下深不见底,有时遇上雨雪大雾,山里的能见度会更低。”
这条巡逻路上,“赤兔”最喜欢的大概是夏季。雪山融水汇成小溪顺着河谷流淌而下,高原的烈日被峭壁阻挡,刚没过蹄子的格桑花倔强地点缀着这片荒芜。
对“赤兔”而言,最难挨的是冬季。张任鹏担心“赤兔”走得一身汗,被冷风吹了以后会着凉,总是刻意压着队伍前进的速度。即便这样,也很难避免突如其来的险情。一次巡逻时,“赤兔”不慎踩到雪壳下的雪坑,一个踉跄向路边滑了几大步。它背上的张任鹏直接滚下马背悬在了峭壁边沿,幸好他手上缠着缰绳。“赤兔”咬着马嚼子,四蹄发力,使劲拽住张任鹏,同行的战友也纷纷下马赶来帮忙。可还未等人赶到,就见道路边沿撑着“赤兔”和张任鹏的雪地又塌陷了一块。“赤兔”下落的瞬间侧身挡在了张任鹏下方,张任鹏也顺势紧紧抱住“赤兔”的脖子。在战友们的惊呼声里,一人一马踉跄滚落,很快消失在雪雾里。
众人赶紧朝他们滚落的方向迂回搜救,终于在坡下一片平地上找到了气喘吁吁的张任鹏。他说,多亏“赤兔”在跌落时一直挡在他身前,还奋力撑着腿稳住身体。“如果不是‘赤兔’,我不会只受了这么点擦伤。”而“赤兔”却崴伤了腿,走路一瘸一拐的,两三个月都无法返岗。
“那边的小溪,是师傅和‘赤兔’之前经常歇脚的地方。”艾麦尔指着窗外说。“赤兔”重返巡逻路以后,每次路过小溪,张任鹏都会带它去溪边歇一会儿再走。
“大家加把劲,注意安全!”再次启程时,张任鹏总会这样大声招呼着同行的战友们。“赤兔”驮着他走在最前面探路,“安全!”“靠右侧走,左边有落石!”“斜着过来”……一声声口令将前方的路况通报给后方的战友。6年驭马前行,口令铿锵,伴战友们走过上万公里巡逻路。
(本文刊于2024年7月22日《解放军报》“长征副刊”版,内容略有删减)

解放军报微信发布
编辑:苏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