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秀贤被PRADA解约,力挺黄子佼的主持界老大哥也掉代言了!
PRADA的“塌房魔咒”再次应验。
2025年3月14日,意大利奢侈品牌PRADA通过官方渠道宣布终止与韩国演员金秀贤的全球代言合约。
此次解约距离品牌官宣合作仅过去四个月,而解约导火索直指金秀贤与已故女演员金赛纶的争议性恋爱关系。
据行业分析师估算,此次解约事件涉及违约金或超200亿韩元(约9960万人民币),成为近年来韩国娱乐圈金额最高的代言违约案例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PRADA在五年内已因代言人负面新闻解约七次,被网友戏称为“塌房风向标”。
从2020年代言人卷入逃税风波,到2023年某顶流因私生活丑闻遭品牌切割,此次金秀贤事件再次暴露国际品牌在艺人风险评估上的困境。
知情人士透露,PRADA内部已启动代言人背调流程改革,未来将引入第三方道德审查机构参与合作评估。
金秀贤的“未成年争议”拉锯战持续发酵。
尽管其经纪公司坚称“两人交往时女方已成年”,但韩国网友通过社交媒体时间线比对发现,金赛纶在疑似恋爱初期尚未满19周岁(韩国法定成年年龄)。
更致命的是,金赛纶生前经纪公司曝光的财务记录显示,金秀贤所属公司曾于2023年12月通过坏账处理免除其7亿韩元酒驾赔偿债务,这与早前“逼债致女方自杀”的传闻形成微妙呼应。
法律专家指出,即便最终无法证实未成年交往事实,但舆论场中“权力不对等关系”的质疑已足够摧毁艺人商业价值。
目前已有14个品牌与金秀贤解约,涉及美妆、食品、电子等多个领域。
韩国广告协会数据显示,其个人商业价值指数从2024年12月的92.3暴跌至2025年3月的17.8,降幅创下近十年纪录。
台湾娱乐圈的“站队风波”引发连锁反应。
当黄子佼因持有未成年不雅影片一审获刑8个月之际,曾国城、徐乃麟两位综艺大哥公开表态“期待复出”的言论,在社交媒体引发核爆级争议。
网友整理的时间线显示,在黄子佼案件进入司法程序的238天里,两位主持人参与的13档节目均未对此事发表过评论,却在二审前夕突然发声,被质疑存在利益输送。
品牌方的切割行动比道歉来得更快。
某儿童食品企业在曾国城表态48小时内宣布终止合作,声明中强调“保护未成年人成长是品牌核心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该品牌代言费约占曾国城年收入的35%,其经纪公司股价在消息公布当日跌幅达9.7%。
徐乃麟虽暂未丢失代言,但原定由其主持的三档节目已进入“换人评估”阶段。
舆论场的“道德标尺”正在重塑。
对比隋棠等艺人“拒绝合作”的明确表态,主持界大哥的暧昧立场遭遇全网声讨。
数据分析显示,相关话题在微博、PTT等平台的总讨论量突破2.1亿次,其中87%的网友认为“支持劣迹艺人复出等同于纵容犯罪”。
社会学者分析,这种现象折射出公众对娱乐圈“人情大于法律”潜规则的集体反感,尤其在未成年人保护议题上,舆论容忍度已逼近冰点。
值得玩味的是,孟耿如“不支持复出”的声明获得54万点赞,远超其平日帖文互动量的30倍。
这种数据反差揭示出公众对艺人亲属“切割态度”的强烈期待。
娱乐产业观察人士指出,当下品牌方更倾向选择“道德立场鲜明”的艺人合作,某运动品牌近期签约的代言人,其社交媒体中关于儿童权益保护的内容占比高达42%。
司法与商业的双重绞杀正在重构行业规则。
黄子佼案二审将于4月开庭,若维持原判,其将成为台湾地区近十年首位因涉未成年人色情制品入狱的艺人。
法律界人士预估,即便刑满释放,其面临的品牌索赔可能高达新台币2.3亿元。
与此同时,韩国检方已对金秀贤展开税务调查,其名下房产的异常交易记录成为重点审查对象。
危机公关专家强调,此类事件中“黄金48小时”的应对策略决定艺人职业生涯存续。
金秀贤经纪公司拖延72小时才回应的做法,被业界视为重大失误。
反观PRADA的危机处理,从舆情爆发到官宣解约仅用18小时,这种“断尾求生”的速度创下奢侈品行业纪录。
这场风暴最终揭示的,是娱乐产业从“流量至上”向“道德准入”的范式转变。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