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四川又有2人上榜“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

四川健康 20小时前 阅读数 41 #推荐

近日,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组织的“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网上推荐评议活动,经过群众推荐、集中展示评议等环节,分别确定10位优秀医务人员为2025年1月、2月月度人物。

其中

四川省德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地方病慢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主任医师

韩琦

上榜2025年1月月度人物名单

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

中医科主任中医师

彭暾

上榜2025年2月月度人物名单

↓↓↓

事迹简介

韩琦,女,汉族,1981年12月生,四川省德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慢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主任医师。她深入高原藏区开展结核病防控工作,转战凉山州帮扶血吸虫防治工作,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坚守前线,守护群众健康安全。曾获“健康四川—大美医者”等荣誉,被授予四川省帮扶凉山州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优秀个人、四川省疟疾防治先进个人等称号。

医者仁心强素质 对口支援展风采

2022年,韩琦毅然响应德阳市对口支援藏区的号召,深入阿坝州开展结核病防控工作。在高原缺氧的环境下,她克服重重困难,深入阿坝州13个县开展结核病防控工作。她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对24名结核杆菌感染强阳性学生开展了一对一结核病潜伏感染调查工作,参与阿坝县突发学校结核病聚集疫情的处置。她还创新地开展了题为“新冠疫情期间的结核病防控策略”的专题讲座,为阿坝州在新冠疫情背景下提供了结核病防治的新模式和思路。她积极组织并实施了8次专业培训与学校健康教育讲座,共计培训超400人次,极大地增强了当地医护人员及师生对于结核病防控的认识与技能,有效促进了结核病防治工作的进展。同时,她指导组织成立阿坝州第一届结核病防治质控专家委员会,提升阿坝州结核病防治工作质量。

主动请缨赴凉山 倾情倾力为帮扶

韩琦从事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以来,立足岗位,勤恳敬业,不畏艰辛、脚踏实地开展各类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为切实落实“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常年奔波于德阳市的57个血吸虫病流行乡镇,531个流行村,通过多年的努力,指导德阳市建成国家级血吸虫病诊断网络实验室1个,省级网络实验室2个,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得知凉山州血吸虫病防治的迫切需求时,她主动请缨,以“凉山所需,德阳所能”的精神,带领德阳血防专业技术骨干28批次、200余人次行程累计数十万公里,深入凉山州血吸虫病重流行区开展血防专项帮扶工作,开展培训18次,参训人员达500余人次,将德阳的防治经验与凉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出具有凉山特色的防治策略。助力西昌市普格县达到血吸虫病国家消除标准,为推进四川省血吸虫病消除进程贡献力量。

不忘初心守责任 坚定信念战疫情

作为德阳市医疗应急专家,韩琦数次临危受命参与突发疫情处置。在合家团聚的跨年夜,她仍坚守在抗疫一线,履行着疾控人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

2022年,在支援藏区期间,阿坝州阿坝县、壤塘县、马尔康市与金川县相继发生新冠疫情。韩琦作为德阳市应急队副队长,与34名同志逆行出征,驰援抗疫,与阿坝州人民并肩作战。她会同省、州疾控专家迅速制定防控策略,为疫情科学防控提供精准的依据,深入一线开展防控工作,她还积极与社区、医院等多方沟通协作,形成了强大的防控合力,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她克服高反,夜以继日,顽强拼搏,高质量完成了流行病学调查、风险区划定、疫情分析研判等相关工作,为阿坝州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无论是寄生虫病防治“持久战”,还是突发疫情“遭遇战”,韩琦始终以“俯身一线”的实干诠释疾控担当——在雪域高原处拓荒,在群众需要时冲锋,用专业与坚守为“健康中国”写下生动注脚。

事迹简介

彭暾,男,汉族,1954年10月生,中共党员,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他坚守临床一线五十年,年近七旬仍坚持每日坐诊。在支气管哮喘、肾炎、肿瘤等疾病治疗上经验丰富,他提出扶正培本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策略。他还致力于中医药传承与人才培育。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健康四川—大美医者”、四川省名中医等荣誉。

坚守一线五十载

彭暾擅长中医内、妇、儿各科疑难病,退休后仍然坚守在诊疗患者的一线。有一次,一位即将临盆的高龄产妇因肺部感染剧烈咳嗽,四处求医无果后找到彭暾。在得知孕妇情况和家属担忧后,彭暾详尽地询问患者病史,经诊脉后为其开药治疗。患者服药后咳嗽明显减轻,且没有任何不良反应。一周后,患者顺利生产。

为方便患者看诊,彭暾常常主动要求医院加号,尤其是对慕名而来的外地患者。“我们来一趟不容易,早上5点过从中江的山里面来,坐车都坐了几个小时,娃儿都咳了几个月了,我们队上的人都说彭医生看得好,你就给我们加个号嘛……”诊室里,彭暾听见了门外的对话二话没说就应了下来,每次看到病人面带忧愁而来,满怀希望而走,彭暾感觉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中西合璧疗顽疾

彭暾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临床医生,更是一位不懈追求创新和突破的学者。近五十年来,彭暾不仅掌握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还积极吸取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新路径。在对肿瘤的治疗上,彭暾结合传统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提出了以扶正培本为主的治疗策略,辅以活血化瘀、解毒散结等辅助疗法,创制了中药合剂,与手术、放疗、化疗联合应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年近七旬的丁老伯因胃癌出现恶心、呕吐、神疲乏力等症状,想试试中医疗法。彭暾为其把脉并开具中药方,经多次复诊,调药,老伯吞咽梗阻感减轻,呕吐得到缓解,获得这样的效果让患者感到十分满意。像这样的案例在彭暾的行医生涯里不胜枚举。

仁心育才著华章

彭暾深知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要传承中华医学的精髓,就必须做好“传帮带”。在培养学徒时,彭暾首先强调的是“大医在德,大德为医”,学医要先立德。医者既要有医术更要有仁心,要方方面面为病人考虑。每次开出的处方都要反复检查几遍,看看还能不能把处方的价格再降低一点,这样病人的负担就会轻一点。在繁忙的临床工作同时,他坚持带教工作,积极培养中青年中医人才,先后收徒15人,把多年积累的知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下一代,还从自己收入中抽出一部分,用于资助学徒,爱心捐款金额达上万元。

彭暾与自己的学徒们根据科室患者病种特点,系统整理形成6个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他还主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研究相关课题2项,系统整理跟师医案239份,原始接诊资料两千余份,出版专著《彭暾临证经验辑要》。

彭暾在他所热爱的中医事业上,数十年如一日,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敬业精神,赢得了患者的信赖及学生的爱戴,用行动诠释着敬业奉献。

来源:中国文明网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四川健康

四川健康

传播健康科普知识,讲述卫生健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