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升即走闹的? 为发期刊, 高校学者安排学生实习窃密! 网友: 学生倒霉

趣笔谈 19小时前 阅读数 125 #教育

对于高校非升即走的机制有两面性,可以促进高校的科研发展,快速提升高校的科研和教学水平,提高学校的权重和声望。但是弊端就是对于学校的老师和学者们带来无限的压力,尤其是在国外期刊在考核中权重过高,使得一些人甚至开始动歪脑筋。

有人曾评价如果给诺奖作者设置非升即走机制,那么绝不会有一个诺奖得主进入国内!

而北京日报的一个案例,更是给我们看到了高校中非升即走机制造成的极端。原来有某高校学者李某主动联络境外某非政府组织,以内部数据为筹码,试图换取在国外知名期刊发文机会。虽说在文章中说是这个学者是希望以此提升自身学术知名度,实际上大家都懂,这就是为了完成非升即走的任务,继续留校发展。

而这个李某更是害人害己,自己想要窃密,还通过自己的学生的手。李某为了发期刊结识了宣城有这个能力的K某,而K某要的数据是某领域的涉密数据。于是李某托关系将其学生张某派遣到该公司实习,并私下要求张某违规搜集、分析该公司所掌握的敏感数据。

好在帽子叔叔们第一时间会同高校、企业阻止了李某、张某的行为,消除了风险。而李某和学生张某则要为此付出代价。

笔者以为,学生张某真是遭受了无妄之灾。难道他还有能力去反抗自己的导儿么?人家能让他无法毕业,无法拿到毕业证。安排了实习机会,能不去么?可怜可惜。

而李某呢?则是高校非升即走机制下的牺牲品,现在境外期刊的评分权重太高了,国内学术界搞非升即走的时候,SCI影响因子直接和职称挂钩。之前某985的考核指标里,发一篇顶刊能抵三年教学量,这种激励机制才是隐患源头。

您怎么看待这件事情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趣笔谈

趣笔谈

放眼天下说天地,妙笔生花议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