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飞机抵达缅北,敏昂莱期待已久的时刻,终于到了
在地震和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双面夹击下,缅甸正在积极寻找出路,而中国成为了缅甸各派最信任的“拯救者”。
【外交部官宣中国代表团前往缅北监督停火】
据中国外交部消息,为落实此前缅甸政府与缅北民地武“果敢同盟军”在昆明达成的和谈共识,应双方共同邀请,中方决定派出一支停火监督组赴缅甸腊戍,实地监督缅军与果敢同盟军的停火落实情况。
中方此次奔赴缅北,无疑正合了缅甸军政府领导人敏昂莱的意。事实上,敏昂莱政府早在去年底的多边接触中,就多次向中方表达了希望中国出面协调、推动缅北和平的强烈愿望。
近年来,缅甸局势持续动荡,军政府与缅北各派武装冲突不断,尤其是自2023年“1027战事”爆发以来,战火不仅没有熄灭,反而愈演愈烈。去年6月,缅北新一轮大规模军事对抗拉开帷幕,局势急转直下,缅军可谓节节败退。
在这轮冲突中,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简称“同盟军”)仅用23天就攻占战略重镇腊戍;德昂民族解放军则拿下瑙丘、皎梅等地,并在10月进一步控制曼德勒至腊戍联邦公路沿线的昔卜,距曼德勒仅200公里,几乎兵临中部核心区域。
与此同时,掸邦各路武装全面出击。德昂武装联手曼德勒地区的人民保卫军,迅速占领马达雅与宝石重镇抹谷,后者更是缅甸最重要的玉石资源地之一。若开军方面也动作频频,不仅拿下了丹兑机场,还控制了著名旅游景区额布里海滩,使缅军在西南沿海同样失守。
【敏昂莱曾来华访问“求帮忙”】
克钦独立军(KIA)则兵贵神速,夺取克钦邦第一特区首府板瓦,并进一步掌控中缅边境缅方一侧所有口岸,直接影响到了中缅跨境贸易安全。
可以说,缅军在多线战场全面陷入被动,战略压力空前。
更雪上加霜的是,随着特朗普重返白宫,再度发动高强度关税攻势,全球供应链遭遇剧烈震荡。而缅甸本就经济基础薄弱,受到波及尤为严重。贸易量锐减、通胀高企、外资撤离,民众生活困苦,国内不满情绪高涨,军政府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动摇。
对于敏昂莱政府而言,继续打下去只会两败俱伤,唯一的出路是停火、重建、发展经济。而要想真正实现和平,光靠内部妥协远远不够,还需要外部可信的中立监督力量——中方的到来,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
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一次中方的出手,不禁让外界议论纷纷:是不是中国开始干预缅甸内政了?是不是要“扶持某一方”了?其实,这种看法完全是误读。
中国始终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基本外交原则,这一点在东盟国家中也是口碑极好。此次中方代表团前往缅北,是在“应缅甸政府和果敢同盟军双方邀请”的前提下进行的,属于完全中立、公正的第三方协调行动。既不是为了偏袒军政府,也不是为了支持地方武装,更不是要对缅甸施加政治影响。
从战略层面来看,中国推动缅甸和平并非仅出于道义,更有深层次的国家利益考量。缅甸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若其陷入长期战乱,不仅中缅油气管道安全堪忧,“中缅经济走廊”推进也将受阻。而一个稳定、和平、可持续发展的缅甸,则能成为中国西南地区联通印度洋的重要门户。
【缅北民地武从中缅贸易重镇腊戌撤出】
近年来,中国在缅北事务中的角色逐渐从“调停者”向“方案推动者”转变。过去中方更多是做“背后的协调者”,而这一次直接派出监督团驻地实地观察,说明中国在缅甸和平进程中已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有力的“催化剂”。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也表示:“下一步,中国将继续推动昆明和谈进程,鼓励各方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分歧”。据外交部最新消息,当前在中方的斡旋下,缅甸民地武——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已经与军政府达成协议,将把缅北重要城市,也是中缅重要贸易通道之一的腊戌,归还给缅军政府。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中方虽然出面协调,但和平不会自动降临。接下来能否维持停火?是否能如期启动大选?各派能否达成政治共识?这些仍需进一步观察。而中方能否继续保持“有影响力但不干预”的平衡点,也考验着中国外交智慧。
总的来看,中方代表团此次抵缅,是缅北和平进程的关键转折点。敏昂莱等人期待已久的“和平监督力量”终于到来,也让人看到了这片饱受战火折磨土地上的一线希望。
然而,和平不是一纸协议那么简单,也不是一次监督就能保障。
对于缅甸而言,这是一次破局的机会。如果各方仍抱残守缺,执迷不悟,错失了这次和平契机,那么未来等待他们的,将不再是“外力可解”的僵局,而可能是“难以收拾”的崩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