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美女作家汐颜,称国内压抑不自由,跑到美国后却沦为外卖员

速行记 4天前 阅读数 241 #娱乐

编辑:速行记

她曾是国内网络文学圈的“造梦女王”,笔下霸总豪让千万读者痴狂。

上海外滩的咖啡厅里敲着MacBook、被粉丝奉为“人间富贵花”的模板。

然而2022年却被一场“携女逃离”的戏码改写人生。

以“国内压抑不自由”为由携女赴美。

如今却被拍到在布鲁克林街头蹬着生锈自行车送外卖。

美女作家赴美追梦“翻车记”:黄浦江畔爱马仕,纽约街头外卖箱。

01

当才华成为傲慢的资本,理想主义的泡沫将会一触即破。

当汐颜在上海黄浦江边的咖啡馆敲出《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最后一章时。

她应该从未想过,三年后自己。

会在纽约街头为了一单3美元的小费狂蹬自行车送外卖。

汐颜曾是国内网文界的“爽文制造机”。

她的文章多以甜宠文、豪门虐恋文为主。

精准的击中了女性读者的情感需求,并且迅速积累了数百万的粉丝。

日进斗金的稿费、版权费等等,构造了令人艳羡的“小资生活”。

她曾一度过着住豪宅、开名车的优渥生活。

随手就买的爱马仕的包包,经常出入米其林餐厅。

以及女儿在国际学校里开心的笑脸,都彰显着她丰厚的家底。

然而,丰裕的物质生活并没有填满他精神世界的空洞。

她在社交媒体上频繁抱怨国内的写作业“审核严格”“创作受限”。

所以她对她想象中自由热烈、无拘无束的美国生活充满了向往。

她觉得华尔街代表着财富神话,好莱坞是一切梦想的起点。

而国内的生活在她的口中却是“戴着镣铐跳舞”。

但是她却忽略了中国网络文学市场给予她的巨大红利:

政策扶持、读者基数、文化认同。

终于,2022年的一场雾霾更加剧了她离开的中国的想法。

她看着女儿因为咳嗽而通红的脸颊。

在社交平台上愤怒的表示:“这里连呼吸都不自由!”

她这种“边吃饭边砸碗”的姿态,激怒了粉丝。

2023年4月,汐颜带着女儿踏上美国土地。

她在自由女神像前激动落泪,还高调的发文称:

“今夜,我的灵魂终于自由”。

然而,没过多久现实就给了她一记重重的耳光。

02

“诗与远方”变成了“账单与生存”,自由的面具下出现的是现实狰狞的獠牙。

初到美国的汐颜,曾以为自由就是金门大桥的落日和星巴克的馥芮白。

但第一个月的信用卡账单狠狠扇醒了她:5987美元!

这相当于她国内三天的稿费,却成了压在美国生活上的第一座大山

女儿的国际学校学费、曼哈顿公寓的租金、天价医疗保险……

这些“中产标配”都像黑洞一般吞噬着她的存款。

最后她不得不放下笔杆们,端起了外卖箱维持生活。

更让她崩溃的是文化的落差。

在国内粉丝追捧的“豪门虐恋”,在美国人眼里是“缺乏批判性的肥皂剧”。

往日的“网文女王”,现如今连给当地杂志投稿都会被拒之门外。

为了生存,她不得不放下笔杆,注册了外卖平台的账号。

但是,很快她便被卷入了更深的生活漩涡。

外卖的时薪仅12美元,电动车还需要自费维修。

恶劣天气下订单激增但却没有任何的保障。

更令她崩溃的是种族歧视,顾客会因为他是亚裔面孔而故意打差评。

平台克扣工资工资时,她却投诉无门。

当电动车碾过自由女神像的倒影时。

她才忽然发现:所谓“自由”,不过是骑手App上永远刷不完的订单。

当MacBook换成外卖保温箱。

曾经挥金如土的作家才读懂了自由的“定价规则”。

许多人像汐颜一样,梦想幻灭后想回国,却因已放弃中国国籍而进退两难

“美式自由”的本质是资本操控下的选择性叙事。

他们只看到了纽约街头的彩虹旗,却看不见医保破产的流浪汉们。

他们羡慕硅谷的创业神话,却忽略了种族歧视的玻璃天花板。

而这种皈依者的狂热,却恰恰暴露了他们对西方社会结构性矛盾的盲目。

当“自由”变成了生存的绞索,那么便体面成了最廉价的奢侈品。

然而最让汐颜揪心的,还得是女儿思想的变化。

03

当孩子成为“香蕉人”,母亲才惊觉自由的代价竟是文化根脉的连根拔起。

那个曾在外滩迪士尼看烟花时欢呼着“妈妈我爱你”的小女孩。

如今却满口的俚语,在感恩节的餐桌上宣布:

“我要做一个真正的美国人!”

国际学校的精英教育让孩子迅速融入了西方文化中。

但同时也切断了母语的情感纽带。

当女儿拒绝再读“霸道总裁”中文版的书时。

汐颜突然意识到:

自己拼命追求的“自由”,正在亲手埋葬两代人的文化认同。

他的故事也在社交平台上引发了轩然大波。

有人嘲笑她“活该”,觉得这是“崇洋媚外的报应”。

也有人反思:为什么中国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产业,留不住这些“精神中产”?

汐颜的悲剧是个人选择与时代错位的双重结果。

若她早生20年,或许能搭上移民黄金期的顺风车。

若她晚生10年,可能被中国网文的出海浪潮推向国际。

偏偏在中美博弈白热化的当下,她的“骑墙心态”让自己成了炮灰。

汐颜的跌宕人生像一面魔镜,照见“润学”热潮背后的认知陷阱。

她的故事也像一盆冷水。

浇醒了那些将移民视为“人生解药”的盲目者。

自由的本质从来不是换个地方呼吸。

而是在任何土壤中都能保持清醒生长的能力。

当一个人连故土都无法理解,又如何能在异国他乡扎根?

或许,真正的自由不在于地理空间的转换。

而在于认清现实后依然热爱生活的勇气。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速行记

速行记

闫文博说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