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刘备善于用人故其不担心法正再度反叛

史海撷英 8个月前 (07-26) 阅读数 11 #历史

《史记・刺客列传》载:“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在有性格的人眼中,不重用自己,也就得不到完全的效忠,如果有更好的选择,是很可能选择跳槽的。

法正和孟达在建安初年就投靠了刘璋,“久之”才当了个新都令,后来当了军议校尉,有了参议军事的权利,可刘璋基本不听法正的建议。“既不任用,又为其州邑俱侨客者所谤无行,”弄得法正“志意不得。”

这时候的法正可以说是郁郁不得志,直到在张松的推荐下,他被派去荆州见了刘备,从此打定主意,这个槽跳定了!

张松和法正可以说是刘备夺取的蜀地的两个大功臣,他们的倒戈让刘备能够以相对小的代价,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入主蜀地,实力得以暴涨。

刘备并不是道德圣人,他分得清楚哪些是他该忌讳而哪些不该,如果他苛求手下全是道德完人的话,他手下就几乎没人了。

刘备

在刘备看来,法正的跳槽是无伤大雅的,这是在不得志情况下选择明主的行为,不是每个人都像诸葛亮那样等主公上门的,生活所迫跟错老板,跳槽又怎样?当然,如果前老板好吃好喝供着自己那还跳槽,那情况就另当别论。

当刘备兵围成都的时候,刘璋的蜀郡太守许靖想翻城投降,刘璋投降后,刘备“以此薄靖不用也”,还是法正以收买人心为理由劝说,刘备“乃厚待靖”。

法正则不同,刘备重用法正,以其为谋主,封其为蜀郡太守,法正也以国士报之,尽心辅佐。

刘备新得蜀地,根基很是不稳,很多稳固局势的建议都是法正提出来的,比如法正劝刘备续娶吴氏、厚待许靖(有浮名),还有法正参与编订《蜀科》,改变刘璋治下法纪松弛的局面。

法正

在夺取蜀地命门汉中的战役中,法正更是展现出非凡的军事谋略,出兵汉中,建议是他提的;定军山之战,作战时间也有他的谋划,君臣协力,最终让刘备达到大败曹操的高光时刻。

很明显,刘备看得出法正是个渴求明主而事之的人,刘璋不明,那就跳槽,刘备对这种人只有欣然笑纳,而后重用之,而以刘备的驭人之术,根本不怕他再生异心。

刘备跟下属相处好到什么程度?黄权跑到曹魏都坚信刘备不会杀他的家人,诸葛亮那句“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陛下也”可不是说着玩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史海撷英

史海撷英

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