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小故事之张良
张良素多病,从上入关,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 臣光曰:夫生之有死,譬犹夜旦之必然,自古及今,固未尝有超然而独存者也。以子房之明辨达理,足以知神仙之为虚诡矣,然其欲从赤松子游者,其智可知也。夫功名之际,人臣之所难处。如高帝所称者,三杰而已,淮阳诛夷,萧何系狱,非以履盛满而不止耶!故子房托于神仙,遗弃人间,等功名于外物,置荣利而不顾,所谓明哲保身者,子房有焉。
资治通鉴中这段话,表述的是 张良一向常常生病,追随着高祖西入关中之后,就学习仙家的导引吐纳之术,不吃谷食,闭门不外出,他常常说:“我家几代辅佐韩王;后来韩国被秦消灭了,不惜花费万金的资财(请了一位大力士刺杀秦王),为了报韩国之仇而对付强大的秦国,使得天下都震动了。现在我凭着三寸不烂的舌头,做到帝王的师保,被封为食邑万户的诸侯,这已经是出身平民的人的最高理想了,对我张良来说,心愿已满足了。我希望从此抛弃人间琐事,追随仙人赤松子仙游去了。” 臣司马光说:凡是有生命的,一定会有死亡,就好像有夜晚就会有天明一样,于理来说是必然的;从古到现在,当然没有能超越这种规律而单独获得生存的人。就以能够清楚分辨并且通晓事理的张良来说,应该足够了解神仙是虚有欺人的说法了;但以他仍要和赤松子交游这件事来看,可知他的智慧更有高人一筹之处。因为在功显名耀的时候,身为臣子最不容易把握自己的处境。譬如高祖所称赞的人物,不过是三个人杰罢了;这三人中的淮阴侯韩信被诛杀,萧何被关到监狱,不都是已到了身名满溢的境界,而仍不知停止追求的后果吗!所以张良借口要和神仙交游,抛弃人间琐事,把功名看成等同身外之物,又抛弃了荣华利益而不顾,一般人所说的“明哲保身”,张良实在已经做到了。
给我们的启示:
一、《张良:智退幕后的深谋韬略与英明抉择》洞察局势的张良:自政治中枢的悄然引退
张良,才智卓绝,谋略深远。遥想刘邦创业伊始,自汉中出陈仓以争天下之际,对张良可谓言听计从。然而,待刘邦击败项羽,筹谋迁都长安之时,虽有名不见经传的娄敬进言,其说辞略具张良的几分韵味,但此时的张良已悄然隐退于政治舞台之后。他深知,政治局势犹如风云变幻的沧海,适时退隐方可保自身无虞。
张良的睿智之举:以云游作幌子的功成身隐
再看张良,其宣称欲追随赤松子云游,这大抵是一种体面的借口。以他的聪慧睿智,怎会不知长生不老的仙道纯属虚妄。实则是张良清楚已至功成名就、退隐江湖的节点,正如史学家司马光所言,张良只是在刘邦面前寻得一个恰当的理由告别政治核心。
解读张良:于荣耀之巅的明智转身
其后,在刘邦立太子一事上,亦有张良暗中筹谋的痕迹。综合诸多因素,张良于西汉初期能够在功成名就之后全身而退,想必是其在关键时刻深知谦逊退让的智慧发挥了关键作用。在荣耀达到巅峰之时,张良能够如此明智地转身离去,着实令人赞叹钦佩。
二、《人生跌宕中的哲理思索:知足、贪欲与盛极而衰》探寻知足常乐的深层意蕴:从人性的贪念谈起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此等浅显道理众人皆晓,然而真正付诸行动者凤毛麟角。人们对于 “满足” 一词的领悟似乎向来浅尝辄止,贪得无厌犹如人类心灵深处的痼疾,长期盘踞,扰人心神,不得安宁。
贪欲之祸:当欲望遮蔽了双眼
即便功成名就、富甲一方,仍有不少人不知满足,持续追逐,忘却考量自身的承受能力,不明白物极必反的道理,将自己推向危险之境却浑然不觉。待到身败名裂、财富散尽之时才如梦初醒,却为时晚矣。西晋的石崇便是如此,历史上此类事例数不胜数。
盛极而衰:历史长河中的恒定法则
天道忌盈,过于完美之物往往难以长久存续。故而,明白适可而止,方能心满意足、愉悦常伴。落幕应在鼎盛之时,安身宜在独处之所。
三、《以史为镜:急流勇退、未雨绸缪与为人处世之道》急流勇退:于巅峰时刻的果敢抉择
历史从正反两面印证 “急流勇退” 之理,任何事物一旦抵达巅峰,随后往往会走下坡路,祸患也会接踵而至。虽然功成身退的道理众人皆知,但现世之人大多难以参透这保全自身的精妙法门,总要陷入狼狈不堪的境地才追悔莫及。
未雨绸缪:于顺遂之际洞察潜在隐忧
当一人备受恩宠之时,灾祸常常如影随形,因此在春风得意之时应当见好就收;而遭遇挫折或许有助于成就大业,所以在不顺之时切不可轻易言弃。世间万事皆有其循环之理,有进必有退,有成功必有失败,故而做人不但要懂得未雨绸缪,还必须能够随机应变。然而众人在事情进展顺遂之时,往往最容易忘却 “物极必反” 的道理,忽略潜藏的危机。不是在情况未明时贸然投入,就是不知适时抽身、适可而止,待到将自身逼入进退两难、骑虎难下的困境,才懊悔不已,可此时已然回天乏术。
为人处世的智慧:在困境与顺境中的坚守与谦逊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面对邻居欲扩建占用小巷之事,张家致信张英,张英以诗回复,张家主动让地三尺,邻居亦深感惭愧而让三尺,遂成就了 “七尺巷” 的美谈。清朝另有名人曾国藩,在其组织湘军团练最终顺利攻克南京,平定 “太平天国起义” 之时,率先令其弟曾国荃裁军。彼时湘军声名赫赫,连慈禧老佛爷都有所忌惮。但曾国藩仍果断自敛锋芒,最终留下不朽声名。
诗人李白在《侠客行》中写道:“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我们即便难以达到李白所描绘的大侠风度,起码也应当明白在职场中有时同样需要急流勇退,切勿成为一味争强斗胜之人。人情冷暖变化无常,人生道路崎岖坎坷。故而,遇到阻碍之时,必须知晓退一步的处世之道;而在一帆风顺之时,务必要有谦让三分好处给他人的胸怀与美德。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