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新房开窗见坟 北京这个楼盘让业主心凉半截
这不是虚构故事,而是北京通州区金地北京壹街区140多户业主的真实遭遇。开发商承诺的"低密度洋房"变成"开窗见坟"的闹心房,一纸迁坟公告竟是三年前的"旧闻",这场购房风波背后,暴露出房地产销售中哪些亟待整治的乱象?
30米外的扎眼风景
站在金地壹街区6号楼15层的阳台上,王先生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花600万买的"楼王"位置,正对着30米外的坟地。这片大兴庄村集中埋葬点占地约3亩,412个墓位中已有358个入葬,最近的墓碑与小区护栏仅隔一条4米宽的小路。
开发商在合同第87页用小字标注了"周边存在陵园",但直到今年4月收房前,业主们才透过拆除的施工围挡看清真相。有业主测量发现,从6号楼南窗到墓地边缘直线距离31.5米,清明节期间烧纸的青烟能直接飘进住户家中。
被利用的迁坟公告
2023年购房时,销售员出示的迁坟公告成了关键道具。这份落款2021年10月的文件显示,因项目建设需要迁移61座无主坟。但业主们今年调查发现,该公告实际是为腾挪楼盘建设用地,将原址散坟集中迁至现墓地,而非开发商承诺的"迁走现有坟墓"。
"他们用三年前的公文演了出戏。"业主林女士翻出当时的沟通记录,销售员曾多次保证:"2024年交房前肯定迁坟"。宋庄镇民生保障办公室证实,现墓地是全村唯一合法安葬点,已无迁移可能。
15米高墙的尴尬
面对业主维权,开发商耗资百万建起84米长、15米高的隔离墙。但这堵相当于五层楼高的屏障,上部1/3是金属格栅,站在高层依然可见墓地全貌。更棘手的是,墓地东侧与市政道路接壤的位置无法完全封闭,祭扫活动带来的噪音、火光等问题仍未解决。
大兴庄村村委会负责人坦言,该墓地早在1978年就已存在,2019年通州区启动土地整理时,为配合金地壹街区建设,将红线内78座散坟集中迁至此地。"现在村里没有其他地块可供迁坟,总不能让老百姓把祖坟迁到商品房小区里。"
监管盲区酿苦果
通州区民政局核查显示,该墓地未经审批占用林地,属违规建设。但开发商从2021年拿地到2023年售房,始终未向购房者明确告知实情。规自委通州分局工作人员解释,土地出让时仅审核红线内规划,周边环境不属于审批范畴。
这种监管空白被开发商巧妙利用。销售团队刻意淡化不利因素,把沙盘上的墓地简化为"待开发绿地",合同里的风险提示藏在近百页文件末尾。有业主回忆:"签合同时被催着半小时签完,根本来不及细看。"
困局如何破解
法律界人士指出,开发商虽未直接虚假宣传,但刻意利用信息差误导购房者,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北京住建委2023年数据显示,全市65%的房产投诉涉及不利因素告知不全,此类纠纷平均处理周期长达11个月。
目前业主提出两种解决方案:一是参照上海等地经验,由开发商出资建设生态墓地隔离带;二是依据《殡葬管理条例》启动违规墓地整治。但通州区民政部门表示,考虑到村民实际需求,彻底迁移难度较大,短期或通过绿化遮挡降低影响。
这场"坟景房"风波,本质是城市规划与传统殡葬的冲突缩影。开发商利用监管漏洞打擦边球,购房者为此付出真金白银的代价。要破解此类困局,既需要完善土地出让前的环境评估制度,也需建立强制性的不利因素公示规范。对于普通购房者而言,此事再次敲响警钟:沙盘模型不等于现实规划,销售承诺需落字为证。只有多方形成合力,才能让"安家"二字不再掺杂闹心与无奈。毕竟,房子承载的是生活希望,不该成为糟心事的开端。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