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急了!关税政策一加再加,中国一个反手,美六代机恐泡汤

江卿曻 3天前 阅读数 9 #国际

文|江卿曻

编辑|江卿昇

前言

特朗普近期在社交平台上庆祝自己在与中国的贸易战中“取得胜利”,似乎为自己赢得了重要的政治资本。

此时中国宣布将对美国商品加征关税至125%,并且一系列反制措施即将生效,特朗普是否真的赢得了关税战?

在中国决定“不再玩”后,特朗普发现自家六代机好像造不出来了,这究竟是什么回事?

美国的关税组合拳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一直被外界认为是“极限施压”的一种手段,通过加征关税对中国施加压力,目的在于迫使中国在多方面作出让步。

2018年,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加征关税时,强调这是为了缩小美国的贸易赤字并保护美国国内就业岗位。

经过几轮谈判后,特朗普一度认为自己在这场“关税战”中占据了主动,他甚至在社交平台上庆祝称,这一政策进展“非常迅速且非常成功”。

2019年,美国经济学家指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实际上导致了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额外负担,关税加剧了进口商品的成本,尤其是在日常消费品和高科技产品上。

在这些领域,许多美国企业不得不为额外的关税支付更高的成本,而这些成本最终转嫁给了美国消费者。

而在今年特朗普更是直接将关税一加再加,而中国对此的回应更是直接了当,“奉陪到底”,就在4月11日,中国官方宣布,将会对美国的关税加到125%。

之后不管美国再加多少,中国将不再理会,因为已经到了如此关税,美国商品在中国卖不动,之后不管加多少都是徒劳。

而特朗普却认为这场战争他胜利了,甚至在媒体上宣扬,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关税反而更多地影响了美国自身。

更严重的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仅仅局限于影响消费品或日常商品的价格,随着关税的加码,美国的军工产业也开始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

美国的军工体系,尤其是像F-47这样的高端军事项目,严重依赖中国的稀土资源,在F-47的研发中,钕、钇、镝等稀土材料的供应至关重要。

这些稀土不仅广泛应用于高精尖的军事技术领域,也涉及到战机发动机的涂层、雷达系统和导弹的精密部件。

正是因为这些稀土几乎全部由中国供应,美国才得以依赖中国的资源支撑其军工体系的运转,然而,当中国宣布对这些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后,F-47的研发陷入了困境。

长期以来,美国对中国稀土资源的依赖被忽视,虽然特朗普政府提出要重启本土稀土产业,但美国国内的稀土精炼技术远落后于中国,且本土稀土生产能力也无法满足高端军工的需求。

更让人担忧的是,美国的军工体系并非单纯依赖稀土资源的供应链,其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特朗普政府忽视了全球产业链的复杂性。

在关税政策的实施过程中,特朗普政府并没有考虑到各个产业链环节之间的紧密关联,尤其是一些关键领域,如稀土的提炼和高科技零部件的制造。

美国的部分关键零部件来自中国,这一事实似乎被特朗普忽略了,譬如美国军工体系的螺栓、螺母等基础零部件的60%来自中国浙江省的小城镇。

而特朗普政府在加税时并未重视这一细节,当中国对这些关键资源实施管制时,美国企业无法立刻找到替代供应商,导致生产陷入停滞。

面对这种局面,特朗普是否能及时调整策略,恢复美国军工体系的正常运转呢?而中国的反制措施,是否将彻底让美国的F-47计划停滞不前?

中国的反制策略与美国的依赖

中国对美国关税加征的反应,并非单纯的“报复”,而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战略反制。

在特朗普对中国加征关税后,中国商务部迅速宣布,将对美国的关键商品提高关税,并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更为精准的反制手段,体现在中国对七种稀土材料的出口管制上。

钐、钆、铽、镝、镥、钪、钇这些稀土元素,本身在高科技和军工领域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航空航天和军事装备的制造过程中,稀土元素几乎是不可或缺的原料。

例如钇在高温喷气发动机的涂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钕和钐是高频雷达系统和精密激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稀土资源,长期以来几乎完全依赖中国的供应。

中国这一举措让美国的军工体系感到前所未有的威胁,美国军事工业巨头如波音、洛克希德·马丁等公司,一直以来都在依赖中国提供的稀土原料来制造现代化的武器和战机。

而如今,中国通过出口管制,不仅令美国的军工企业在原材料供应上陷入困境,更直接威胁到美国在全球军事领域的领先地位。

F-47战机的研发成为这一危机的“缩影”,这款由特朗普政府推崇的第六代战机,计划在未来成为美国空军的“主力”。

然而F-47的生产所需的稀土材料中,超过80%来自中国,没有这些关键材料,F-47的生产就会面临巨大的障碍。

虽然特朗普曾公开宣称要推动美国本土稀土产业的复兴,试图通过重启稀土开采和精炼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但美国的技术能力和生产规模远远落后于中国。

目前美国的稀土精炼技术滞后约15年,且其战略储备仅能维持基础军工的生产,要想填补这一巨大缺口,无论是时间上还是技术上,都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与此同时,中国已经在这场“反击”中展现出了惊人的战略定力,中国并没有急于“出招”,而是通过一系列经济措施巧妙地调整了自己的供应链,使得美国不得不面临更多的“选择困难”。

中国开始从巴西进口大豆,替代了从美国的传统采购路线,此外液化天然气的进口渠道也发生了变化。

中国已经连续60天没有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这对美国的能源企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中国的这些动作表明,关税战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对抗,更是一场全球产业链的深刻重构。

对于美国来说,想要在短时间内绕过中国,找到其他供应来源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中国则巧妙地通过控制这些“关键资源”,牢牢捏住了美国军工体系的咽喉。

尽管特朗普和他的团队在社交媒体上大肆庆祝关税的“胜利”,但是这场看似胜利的游戏背后,早已埋下了无法回避的危机。

美国的短视

中国的反制措施显然早已在各个层面上做好了准备,最直接的反击便是对稀土资源的控制。

全球稀土的90%精炼产能掌握在中国手中,控制着这一“战略资源”让中国在与美国的贸易摩擦中占据了主动。

美国原本依赖于中国的稀土资源来支撑其高科技产业,尤其是在军工领域,如F-47战机的生产中,稀土几乎是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而中国对这些关键资源的管控,不仅让美国军工企业面临“断粮”的危机,还进一步展示了全球供应链中不可忽视的中国因素。

特朗普政府试图依靠关税施压中国,然而他们低估了全球产业链中某些“不可替代”环节的存在。

美国的稀土产业目前尚未恢复,精炼技术与中国相比存在显著差距,即使特朗普政府提出要大力恢复本土稀土开采和精炼。

现实却是,美国的产能不仅不足,技术也落后,这让美国军工产业面临严重的供应链瓶颈,美国目前的稀土储备仅够维持基础的军工生产,根本无法支撑像F-47这种高端武器的研发。

美国国内的短视,体现在他们对这一产业链问题的忽视,特朗普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初衷虽然是希望减少美国的贸易赤字,并强硬要求中国做出让步。

但他并未考虑到,美国军工产业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程度之深,美国对螺栓、螺母等基础零部件的需求,也有60%来自中国浙江省的某些小型工厂。

这一细节被特朗普忽略,而当中国开始实施反制时,正是这些被忽视的环节,突然成为了美国产业链的“痛点”。

如今,美国的军工企业无法找到这些关键零部件的替代供应商,许多重要的军事项目都因为缺乏基础原材料而陷入停滞。

结语

特朗普政府虽然宣称在这场斗争中取得了胜利,但现实却证明,其关税政策背后暴露出的美国产业链脆弱性,使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而美国若继续忽视全球产业链的复杂性,将难以维持其当前的霸主地位,正如这场贸易博弈所揭示的,任何试图“脱钩”的行为,最终都会受到经济现实的深刻制约。

参考文章

澎湃新闻2025-04-11《“关税战”将重创美国六代战机梦?》

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个“关注”吧!小生在此谢过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江卿曻

江卿曻

道不完的历史,讲不完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