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写北京文化产业新篇

中国文化传媒网 2天前 阅读数 1 #推荐

数字技术助力“北京中轴线”成功申遗     卢 旭 摄

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中,如何让文化产业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摆在相关主管部门、从业者面前的重要课题。4月15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指导,北京网络文化协会主办的第三届北京网络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在京举办。本次大会以“数字共享·文明互鉴”为主题,来自相关主管部门、企业、学术界的代表,共同探讨数字技术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北京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旅游业深入融合,数字文化项目的落地实施和网络文化企业的成长壮大,为首都文旅市场的健康有序繁荣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大会中,北京交响乐团团长李长军以《原神》《王者荣耀》等游戏类IP衍生音乐会成果为例,直言交响乐遇到了需要“创新”的问题。“希望数字科技在交响乐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让交响乐得以更广泛的传播。”李长军说。

文化遗产是承载着人类文明集体记忆的“基因库”。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吕舟分享了数字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成果。“比如,‘北京中轴线’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全过程参与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的项目,数字化技术成为申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吕舟介绍,目前相关技术经验成果正被广泛应用于景德镇申遗项目等其他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中。

红果精品短剧负责人魏钦涛、快手副总裁张姝作为企业代表,围绕当下备受热议的短视频、微短剧展开探讨。魏钦涛表示,红果短剧将从创作支持和平台推广两个方向着手,持续加码短剧精品化。张姝以快手可灵AI的发展成果为例,讲述了AI技术如何助力灵感成真,让更多好故事被大众看到。“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相关技术可以为电影、游戏、旅游等各种文化业态带来新的可能性。”张姝说。

数字技术不仅改变了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还极大地拓展了文化消费市场。在本次大会上,繁星戏剧村品牌市场总监彭洁分享了繁星戏剧村的发展历程。通过数字技术赋能,繁星戏剧村从北京胡同中的一个老旧电影器材厂,逐步发展成为集戏剧演出、艺术展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多元业态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空间。其推出的“童心社”系列儿童剧、《画皮2677》等原创剧目,不仅深受观众喜爱,还通过线上线下的传播,吸引了大量观众走进剧场,带动文化消费。

在北京老字号的焕新发展中,数字技术也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于小菓点心模具博物馆馆长于进江表示,博物馆通过AI技术,将传统的中式点心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推出了“京八件”“唐风花想容”等一系列具有文化内涵的点心产品,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美食的需求,还通过文创产品的形式,向更广泛的年轻群体乃至海外受众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AI等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实现了我们的一些设计想象,还大大提高了从设计到产业化的转化效率。”于进江说。

大会现场,北京网络文化协会宣布启动《北京数字文化产业评价体系》建设计划,该计划通过系统性建设打造“动态观察+年度沉淀”的数字文化产业评价体系,聚焦技术应用对传统文化载体的实际影响、新兴业态的合规发展路径以及典型案例的可持续模式分析三大维度,以期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搭建更具参考价值的观察框架。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中国文化传媒网

中国文化传媒网

立足文旅行业,面向社会文化,为用户提供文旅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