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看法 | 平台泄露卖家信息给买家?用户隐私保护不是儿戏

扬眼 4个月前 (12-27) 阅读数 1 #推荐

近日,福建厦门一位网友发帖称,她4年前在某二手交易网络平台的订单,如今竟然被买家以买到假货要报警为由,并从平台要到她的个人信息,发信息骚扰要求退款。据该女士透露,她被泄露的个人信息包括真实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甚至精准到门牌号的家庭地址。而据相关媒体透露,该平台称,只有通过正规途径申请信息披露,才可以获取到卖家的个人信息。

笔者梳理发现,发帖的黄女士提供了相关的聊天记录,显示买家是通过搜索其手机号添加她为微信好友的。而在接下来的跟买家对话中,黄女士这才得知,是交易平台把她的个人隐私资料给到了买家。

细思极恐,何谓“正规途径申请信息披露”?这个标准是什么?由交易平台自己衡量,还是其内部有规定?是否只要买家申请索求卖家的信息,便可获得详细的个人信息呢?笔者也不得而知。不过,个人信息的泄露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或致隐私被侵犯,或致可能遭受诈骗等风险,甚至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所幸,黄女士未遇到不可预料的后果,不然,这个平台恐怕得上一次热搜了。

事实上,笔者发现,该平台在处理交易纠纷时,被曝存在严重的信息安全管理漏洞。如2023年3月,北京市民小圆因二手汉服退货纠纷,其个人信息被平台泄露给买家,导致遭受骚扰和言语威胁。同月,用户陈先生在出售固态硬盘时也遭遇类似情况,再加上黄女士一事,由此可见,这些事件暴露出该平台对用户信息的处理方式存在大问题,在用户隐私保护方面存在重大缺陷。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如果有网络交易平台泄露个人信息,且情节严重,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那么就依法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笔者认为,依据法律规定,结合上述案例而论,该二手交易平台擅自泄露用户个人信息的行为,确已构成侵权。黄女士等用户有权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同时,这也提醒某些二手交易平台,如何加强用户个人信息的管理,引导用户通过正当的法律途径解决纠纷,从而实现平台用户的安心舒心交易,实现多方互赢。评论员 梅建明

校对 徐珩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扬眼

扬眼

扬子晚报原创新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