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娃玩游戏被骗5万!家长的血汗钱为何成了骗子的“皮肤”?

暴走的小虎妞 7天前 阅读数 3 #推荐

近日,山东菏泽一名9岁男孩因沉迷网络游戏《蛋仔派对》,掉入电信诈骗陷阱,导致家长5万多元血汗钱被瞬间“蒸发”。事件曝光后,引发全网热议,而这仅仅是未成年人网络诈骗的冰山一角。

据警方调查,男孩在游戏中被陌生人以“免费送皮肤”为诱饵,添加对方为QQ好友。骗子随后谎称“操作失误导致账号冻结”,恐吓孩子下载远程操控软件,并趁机开通手机免密支付功能,将钱款转入洗钱账户。等家长发现时,账户只剩几毛钱。类似案件并非孤例:- 重庆9岁男孩因轻信游戏广告,5天充值3282元,家长退款遭游戏公司拒绝;- 日照一名儿童被骗子以“免费礼包”骗走微信账号,险些损失30万元;- 海口9岁男孩偷偷用老人手机充值5万元,只因“以为游戏道具不用钱”。这些案件中,骗子精准拿捏了孩子的心理——对游戏皮肤、道具的渴望,以及对“账号冻结”“父母坐牢”等威胁的恐惧。而家长的疏忽(如免密支付、密码泄露)更让骗子“如鱼得水”。当骗子用“免费皮肤”“明星福利”编织谎言时,我们怎能容忍他们肆意收割孩子的信任?5万元,可能是父母一年的积蓄,是老人省吃俭用的养老钱,却因一个漏洞、一次轻信,化为泡影!更可悲的是,许多家长直到收到银行短信,才惊觉孩子早已沦为骗子的“工具”。明明法律明确规定“未成年人充值可退款”,但现实中,家长维权却举步维艰。游戏公司推诿扯皮、平台审核形同虚设,甚至将责任甩锅给“免密支付”。试问:若技术手段能轻易识别未成年用户,为何充值按钮比防沉迷系统更“灵敏”?若平台真有心保护孩子,为何放任虚假广告和诈骗链接泛滥?我们理解家长忙于生计的无奈,但将手机随意交给孩子、放任免密支付、忽视反诈教育,无异于将孩子推向骗子的“枪口”。一句“我不知道密码”,换来的可能是倾家荡产的代价。孩子被骗5万,不仅是家庭之痛,更是社会之耻。我们呼吁:1. 家长:立刻关闭免密支付!定期检查孩子手机,像辅导作业一样普及反诈知识;2. 企业:游戏平台需加强审核,用技术拦截诈骗链接,而非事后“甩锅”;3. 社会:学校增设反诈课程,警方严打黑灰产业链,让骗子无处遁形。你的一个转发,可能拯救一个家庭;你的一次警惕,或许能护住孩子的未来。评论区聊聊:你家孩子遇到过网络陷阱吗?你会如何教ta防骗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暴走的小虎妞

暴走的小虎妞

大家好,每天发布各种影视视频,喜欢的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