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发生交通事故怎么办?
我们看影视剧的时候经常会看到这样的镜头:
或者这样的:
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纳闷,
难道古代就没有交通法规吗,撞到人了怎么办?
我们首先来探索第一个问题,古代到底没有交通法规?
其实是有的,早在唐朝,就诞生了中国第一部系统性交通法规《仪制令》,因为很好用,所以到了宋朝,官府还在大力推广,写在木牌上或者刻在石头上,放在十字路口进行普法宣传。
那如果还是发生了交通事故怎么办呢?
聪明的老祖宗设计了一个赔付追责机制,叫保辜制度。
在没有保险公司的古代,这套机制可以说是既高效又人性。
具体操作,以唐朝地方官处理的一起交通肇事案为例,事故地点位于西域国际商贸中心——高昌城的CBD,南门口,肇事司机叫康失芬,他因为疲劳驾驶,一不小心牛车失控撞伤了两个小孩,伤情十分严重,然后家长就报警了,官府接到报案后立马叫来老康对质,老康也不废话,直接说这事我全责,那官府就问你打算怎么办呢?
老康眼珠子就开始转起来了,老司机是懂法的,他知道当时法律明确规定,在人口稠密的街道上跑马走车撞伤了人,是参照斗殴伤人罪处理的,如果法定期限内人死了,就得加重处罚,所以这个法定缓冲期,就非常关键,肇事者可以申请保辜,也就是找到保证人,让自己保外,去筹钱找医生给伤者治病。
于是老康就跟法官申请政策,法官同意了,但保证人也不是那么好找的,跟现在的担保机制一样,如果肇事者逃跑或者拖欠医疗费,就得保证人全部买单。
好在老康的人缘不错,顺利的解决了这件事,为自己减轻罪责争取了时间。
所以,即便是古代,不遵守交通法规也是要被严惩的,影视剧那些大街上横冲直撞的镜头,只是剧情需要。
而你,我的朋友,一定要记得,开酒不喝车,喝车不开酒。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