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生出任北京军区司令,为何自降身份,主动向副司令报到?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晚年对李德生将军特别看重。1970年4月份,李德生就被调去做了总政治部主任。到了1971年新年一过,毛主席又一次亲自点将,让李德生同时担任北京军区的司令员。这样一来,李德生手里的职务就多了去了,职位也超过了好多开国时候的上将,甚至是大将。
李德生当上北京军区司令员后,立马就带着秘书去了军区。军区那边早就安排好了接待,文件资料也都备齐了。但李德生到了那儿,不急着上手干活,而是跟秘书说,得先去见见副司令,跟他报个到。
秘书对此感到非常纳闷,不明白为啥司令员要去给副司令报到,军区里负责接待的人也挺吃惊,心想李德生咋就愿意降低自己的位置,主动去找副司令呢?不过,有几位有经验的老同志看出了李德生的心思,二话不说就跟着一起去了。
吴先恩这位副司令,真不是个简单人物,他的大名叫做吴先恩,响当当的。1907年8月,他出生在河南新县的一个穷家庭,小时候家里穷,他给有钱人家放过牛羊,也当过徒弟打过工。到了19岁那年,他加入了农协,还当上了小队长。
1927年11月份,吴先恩投身到了黄麻起义中,随后就加入了红军的队伍。吴先恩在斗争中历练丰富,打起仗来特别不要命,刚在红军里待了短短数月,他就升官了,当上了独立一团第1营的政委。再后来,他的职位又往上升了升,被派去做了独立团经理处处长,专门管后勤那些事儿。
之后,吴先恩一直在后勤领域忙活,1932年7月时,他就已经坐上了四方面军军需处处长的位子。后来,他还当上了四方面军兵站部部长。长征走到陕北后,吴先恩又参加了西征,一路上历经艰险,好不容易才活着回到了陕北。
打仗那会儿,吴先恩在八路军129师的385旅供给处当军需员,干的还是后勤的活儿。从抗日战争一直到解放战争,吴先恩基本上都在后勤部门忙活。后来到了抗美援朝的时候,他还升为了志愿军后方勤务部的副头头。
吴先恩是个非常棒的后勤干部,真的挺难得的。1955年授衔那会儿,他拿到了中将的军衔。北京军区一成立,吴先恩就被调过去当了后勤部部长,后来他还升官了,变成了北京军区的副司令,同时还管着后勤部。这足以说明,他在北京军区那可是个老前辈了。
看看李德生将军,他比吴先恩年轻9岁,1930年2月就加入了红军队伍。在他还只是班长那会儿,吴先恩已经是兵站部的部长了。到了1955年,李德生被授予了少将的军衔,而他和吴先恩的军衔差了一级,两人的资历差距也是明摆着的事儿。
从对老同志表示敬意这点看,李德生去见吴先恩挺合适。再说了,吴先恩在北京军区工作年头多,还管着后勤部,后勤可是军队的命脉,哪个部队都离不开,后勤的事儿那可是顶重要的。
李德生带兵那是一把好手,这可是毛主席亲自挑选的人才。但要管好整个军区,光靠带兵打仗的本领可不够,还得有擅长后勤管理的老同志帮忙。所以说,李德生不管是出于公事还是私交,主动去找吴先恩报到,那都是合情合理的。
吴先恩一看李德生主动上门,立马站起来,笑眯眯地迎了上去。两人头一回见面,可没一会儿就聊得挺投机。之后的日子里,他俩在工作上配合得那叫一个默契,把军区打理得井井有条。毛主席交代的任务,他们完成得漂漂亮亮。说真的,李德生这人,真是个带兵的料子,不简单。
#百家说史品书季#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