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的最终形态:白矮星

月光下的肚肚熊 4年前 (2021-03-26) 阅读数 11206 #推荐

白矮星,也称为简并矮星,是一种主要由电子简并物质构成的恒星核残骸。白矮星有非常高的密度:它的质量与太阳相当,但体积则与地球相近。白矮星没有核聚变来产生能量,微弱的亮度来自储存的能量的热辐射 。已知距离最近的白矮星是天狼星B,是在8.6光年的联星,天狼星A的伴星。目前,在距离太阳最近的百颗恒星系统中,有8颗白矮星。异常昏暗的白矮星在1910年首次被确认;白矮星这名称是威廉·鲁伊登在1922年命名的。

白矮星被认为是恒星最终的演化状态,是初始质量大约在10M☉以下(这包括银河系中超过97%的恒星),质量不够高,因而不足以演化成为中子星。在低质量至中等质量末端的主序带恒星结束氢融合阶段后,将膨胀成为红巨星,在此期间将通过3氦过程将在核心的氦融合成碳和氧。如果一颗红巨星的质量不足以产生融合探索需要的核心温度(约1亿K),其将成为惰性的碳和氧积聚的核心。这样的恒星在脱落其外层,并形成行星状星云后,它会留下一个核心,即残存的白矮星。通常,这种白矮星主要由碳和氧组成,称为碳氧白矮星(CO white dwarf)。如果初始质量介于8至10.5M☉(太阳质量)之间,核心的温度足以融合碳,但仍不足以融合氖,这可能会形成氧氖镁白矮星(ONeMg或ONe white dwarf )。质量非常低的恒星无法燃烧氦,因此氦白矮星可能是在联星系统中经由质量流失形成的。

白矮星不再进行核聚变反应,因此恒星没有能量来源。所以,它不能通过核聚变产生热来抗拒重力以阻止重力崩溃,而只能靠电子简并压力来支撑,导致它有极高的密度。简并物理学推导出无自转的白矮星的最大质量是1.44M☉,即钱德拉塞卡极限,超过此上限,电子简并压力即无法支撑。接近这个质量极限的碳氧白矮星,通常通过伴星的质量转移,可能经由一种称为碳引爆的过程,爆炸成为一颗[[Ia超新星];SN 1006就被认为是个著名的例子。

白矮星在形成时非常的热,但是因为后续没有能量来源,它会因为不断的辐射能量而逐渐冷却。这意味着,从最初的高色温,会经由它的辐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减少和转红。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白矮星会冷却,其物质将从核心开始结晶。这颗恒星的低温意味着它将不再发出显著的热量或光,最终将成为冷的黑矮星。因为白矮星达到这种状态所要经历的时间,经由理论推算,比当前的宇宙年龄(约138亿年)还要长,所以认为还没有黑矮星存在。最古老的白矮星仍然在几千度K的温度辐射出能量。

评论列表
  •   C.H.  发布于 2021-03-27 22:43:39  回复该评论
    我会化成原子与她成为一体,或者守护在她身边直到永恒
  •   老中医李宝裤  发布于 2022-09-01 22:55:13  回复该评论
    不生不灭…生既是灭,灭既是生…白矮星最终会成为另一个恒星的内核…
  •   A喂让开  发布于 2022-09-04 15:12:48  回复该评论
    成了黑矮星是不是变成了地球可以居住了?
  •   jvjeud  发布于 2022-09-07 13:23:17  回复该评论
    白矮星,这个致密球太厉害了。
  •   半瓶水  发布于 2021-03-28 09:07:31  回复该评论
    其实宇宙真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只是人类太渺小了[得瑟]
  •   路客  发布于 2021-03-28 18:11:37  回复该评论
    有碳有氧,还有高温,碳不燃?[得瑟]
  •   不想上岸的  发布于 2022-08-17 19:51:57  回复该评论
    你格局小了,宇宙太大了,如果把人比做蚂蚁的话,那么宇宙就像是珠穆朗玛峰一样的巨大。[点赞]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月光下的肚肚熊

月光下的肚肚熊

分享影视剧作品片段 优质文章 乒乓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