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年彭德怀申请搬离中南海,毛主席指示邓小平:彭总一切待遇不变

四海视野 2天前 阅读数 474 #历史

中南海里头,怀仁堂的东边靠南那儿,有一溜儿长得差不多的院子,中间那座挺有中国味的建筑,大伙儿都叫它“永福堂”。1953年的时候,彭德怀大将军从朝鲜打仗的地方回来了,从那以后,他就一直住在这永福堂里。不过呢,到了1959年,他国防部长的位子没了,也就没办法再住在这儿,只好搬出中南海的永福堂了。

在快要告别中南海的那段日子里,彭德怀一到傍晚,就会在永福堂门口走来走去,脑袋里全是以前的那些事儿...

【被迫无奈的离开】

1959年8月18号,中央军委在北京紧急搞了个大型会议,说白了就是要好好落实“庐山精神”,把彭德怀在军队里的影响给清除干净。这次会议就在中南海的怀仁堂举行。

除了彭德怀,黄克诚也一块儿挨了批,他们俩被拆成两队去“受教育”。可这次开会,真正站出来讲话的人没几个,就算有人开口,说的也都是些皮毛上的“反右”话,对彭德怀被扣上的那些“错误”帽子,是一个字也没敢提。说实话,从某些角度看,彭德怀压根儿就没错,这点儿大家心里都有数。

这事儿可把柯庆施和陈伯达给急红了眼,他们明着暗着都在给主席耳边吹风,净说彭德怀的不是。结果,这会议又被闹得扩大了规模。不光是每个军区得派人来,就连下面的每个师也得出人。会议的主持大权,也落到了林某手里,这样一来,对彭德怀的“批评声”自然就水涨船高,变得更厉害了。

不过话说回来,尽管情况那样,真正站出来批评彭老总的人其实没几个。万毅、邓华他们,哪怕豁出自己的未来,也要站出来替彭老总说话。但这终究没能扭转历史的进程,彭老总最终还是慢慢淡出了权力中心,离开了常住的中南海...

【寒夜中的暖光】

彭德怀在永福堂住了整整七年。刚到那会儿,因为老是风吹雨打,加上也没顾上修修补补,门窗和廊柱上的油漆早就掉得斑斑驳驳,这儿一块那儿一块的,看着挺不成样子。办公室的天花板一角还漏雨,一下雨就得湿上一大片。管理的人好几次说要给修修,但彭德怀总是不同意,他觉得国家花钱的地方多着呢,这些小事儿他自己想办法解决就行。

他最后还是拿定主意要走了,毕竟那次大会过后,他手上已经没啥职权了。虽然毛主席从没开口让彭老总离开中南海,但这么多年,三十多年都过来了,两人之间虽有意见不合的时候,可情谊更深。要是继续留在中南海,毛主席至少还能帮他挡挡风雨。

但彭德怀不这么想,他琢磨的是怎样不让毛主席为他分心,好让主席把精力用在更重要的事儿上。所以,彭德怀给毛主席写了封信,说想搬出中南海,还请杨尚昆帮忙找个住处,这样他就能在外头专心读书了。这信他让景希珍帮忙送去。

在给杨尚昆的信里头,彭德怀直截了当地说要减少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还要把公车交还给国家,所有的待遇都按规定往下降,他自己是一点意见都没有。没过几天,他们就在北海找到了一处新住所,是个带院子的小楼房,那景色可美了,特别是靠近北海那边,风景更是宜人得很。

不过,彭德怀对这个新家并不买账,他觉得这儿离中央党校忒远了,对学习不利。毕竟,他接下来的重头戏是学习,可不是游山玩水。所以,彭老总就跟大伙儿说,能不能再物色个房子,就在西苑那块儿,最好挨着中央党校,方便得很。

最后,杨尚昆给彭老总找的住处是吴家花园,彭老总一看吴家花园,特别喜欢,就打算搬过去了。就在彭老总打算从中南海搬走那会儿,中央办公厅有位同志急匆匆地跑来,说是来传话的。他说,杨尚昆接到彭老总的信后,马上就告诉了邓小平,邓小平接着又给毛主席通了电话。

毛主席吩咐说,彭德怀的政治地位不动,他还是政治局委员和国务院的副总理。他的办公室虽然可以不要了,但得给他留个秘书。他的党组织关系呢,还是放在中央党校。生活方面也没啥变化,身边还是跟着九个工作人员。彭德怀听完这些话,立马紧紧拉住对方的手,感激地说:“真是太感谢了,谢谢毛主席和办公厅这么关照我!”

我没生病,要医生护士干啥,到时候找个能看病的地儿不就完事儿了?现在我闲着呢,要公务员、管理员那些职位有啥用?拉倒吧,我那“吉斯”车也得赶紧换了,现在没必要开那么好的车!出门坐公交不也挺方便的?”

最后,中央领导层还是答应了彭德怀的请求,决定把斯大林之前赠送的“吉姆”轿车转给彭德怀使用。接着,彭德怀把所有那些“老百姓用不上”的东西,一股脑儿都交给了组织。吴家花园听起来像个花园,但那时候已经破败不堪了,彭德怀和他的团队硬是一砖一瓦地把它重新建了起来。

彭老总直接在院子里整了块地,种起了“小麦试验田”,这事儿他那时候可上心了,好几年都围着它转。这种像诗人写的田园生活,一晃眼就过去了六年。这位在大山里打拼出来的元帅,感觉又回到了早年扛锄头干农活的那些日子。

但在吴家花园的时光,也并非全然欢笑。彭老总在那儿,跟自己的妻子浦安修走了离婚这条路,心里头其实还有爱,却也是被逼无奈。那事儿,就是“吃梨风波”,成了心里头一道过不去的坎儿。到了1965年,彭德怀又回到中南海一趟,见了毛主席一面。毛主席呢,劝他到三线去工作,还说了想给他平反的话。可到最后,毛主席的这个念头也没能实现,彭德怀反倒是越陷越深了。

《彭德怀默默离开中南海》梁兴民 王焯彭德怀,这位铁血将军,在中南海的日子走到了尽头。他没有大张旗鼓,没有隆重的告别仪式,只是静静地收拾好行囊,准备踏上新的征程。中南海的每一砖每一瓦,都见证了他的辛勤与付出。但此刻,他没有过多停留,没有依依不舍,只是默默地与这片他曾奋斗过的地方说再见。他的背影,显得格外坚定而孤独。他走出中南海的大门,没有回头,没有留恋。他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但他没有畏惧,没有退缩,只是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前走去。彭德怀的离开,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但每个人心中都知道,这位将军的离去,意味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他的精神,他的勇气,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前行。他默默地离开,却留下了永恒的印记。中南海的每一寸土地,都将铭记这位将军的传奇与辉煌。而彭德怀,也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不朽的传奇。

《彭德怀从中南海走出的那些日子》 张树德彭德怀要离开中南海这事儿,前后经过挺有意思的。他那时候在中南海待得不怎么舒坦,心里头估摸着是该换个地方了。其实,他早就有这想法,只是一直下不了决心。毕竟,中南海这个地方,不是想走就能走的。终于有一天,他下定了决心,要离开这个让他觉得憋闷的地方。他收拾好了行李,跟身边的人打了声招呼,就这么简简单单地走了。他走的那天,没有啥大排场,也没啥人送别。他就这么悄悄地走了,就像他平时做人一样,低调、实在。他离开后,中南海里的人们开始议论纷纷,都在猜他为啥要走。有的人说他是因为看不惯某些事儿,有的人说他是因为身体不好想换个环境。其实,真正的原因,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他走了之后,中南海里少了个直性子的人,也少了份热闹。但说实话,他走了也挺好,至少他不用再被那些烦心事给绊住了。他离开后,去了哪里,做了啥,人们都在。但说实话,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离开了那个让他觉得不舒服的地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自在。这就是彭德怀离开中南海的那些日子,简单、直接,却又充满了深意。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四海视野

四海视野

欢迎关注!欢迎点赞四海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