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指出钱学森论文中的错误,钱老不仅回了信,还连用13个“您”
1964年,一名知青在看钱学森的论文时,发现方程推导错了,就给钱学森写信。谁知,钱学森不仅还连用13个“您”回了信,还谦虚地向他道了歉。
这名知青叫郝天护,福建人,1940年出生,18岁时响应国家号召,前往新疆参加建设兵团,并凭借自身的勤奋和天赋,成为农学院(现石河子大学)的一名教师。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郝天护几乎将所有时间用在了读书学习上,他尤其对物理学感兴趣,经常泡在图书馆里阅读相关重点期刊。
1964年的一天,郝天护在阅读物理学顶级期刊《力学学报》时,被钱学森的一篇论文《关于土动力学基本方程的一个问题》深深吸引,他密后研读了十几遍,还在草稿纸上进行着密密麻麻的计算。
随着研读的逐渐深入,郝天护总感觉有些不对劲,论文中的一个方程,他反复计算都与文中对不上,心中一个念头一闪而过:“难道是钱学森先生弄错了?”
不过,郝天护很快打消了这个想法。钱学森先生是国际著名的专家,自己只是西部边陲一个知识青年,钱老先生怎么可能错呢?
随后,郝天护从对《力学学报》的钻研中走了出来,投入到日常工作之中。可是渐渐地,郝天护发现自己并不能完全忘记这件事情。
他心中不断想到:“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实事求是,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怎么能够这么轻易就放弃对真理的探索呢?”
年轻气盛的郝天护颇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韧劲,下班之后,伴着昏黄的煤油灯,他又开始不停演算起来。
“确实,钱学森先生论文中的方程就是有了一处错误。”郝天护心中断定道,由于期刊在刊发论文的时候,都会注明作者的通信地址,因此他产生了给钱学森写信,交流这个问题的想法。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知青,给大名鼎鼎的钱学森写信,还是指出对方的错误,这未免有些天方夜谭了,因此郝天护又经过了好几天的心理斗争,才最终下定决心,写好了信件寄了出去。
本来,郝天护对钱学森能够回应,甚至对其能够收到信并认真阅读没有抱太大希望,但过了一段时间,令人吃惊的事情发生了,钱学森竟然给郝天护回了信。
“您在今年1月19日写的信早就收到了,但因有其他的事未能作答,请您原谅……”钱学森在信件的开场白中写道,短短几百字的回信,他更是一连用了13个“您”来称呼郝天护。
郝天护阅读着信,心脏扑通扑通跳着,手甚至微微颤抖。他做梦也没有想到,钱学森能够给自己回信,而且如此谦逊,并和自己进一步探讨相关问题。
信件的最后,钱学森郑重地建议郝天护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写成一篇文章,他会向《力学学报》进行推荐,予以正式刊发。
《力学学报》的分量众所周知,就连钱学森本人,都曾担任过该期刊的编辑,对于一个普通知识青年来说,能在上面发表文章,是梦寐以求的事情。
在钱学森的指导下,郝天护开展了进一步的学习与研究,每天挤出时间精心撰写了文章。文中不仅指出了论文《关于土动力学基本方程的一个问题》中一个方程的错误,还进行了举一反三,对一些相关问题也进行了深入分析。
经过钱学森的大力推荐,1966年3月,郝天护的这篇文章被发表在当年第9卷第1期的《力学学报》上。
一个小小的知青,竟然能够在自学的过程中发现钱学森的错误,并在《力学学报》上予以发表,这一事成为生产建设兵团的美谈,所有人都知道了郝天护的名字。
同时,这件事对于郝天护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激励,他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物理学特别是力学的研究中去。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国家恢复高考之后,郝天护报名参加,以极其优秀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研究生院。
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郝天护始终不忘钱学森对自己的鼓励与指导,孜孜不倦地钻研着学术。
毕业之后,郝天护在东华大学任教,后来一步步提升为教授,成为固体力学科学家,曾连续多年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要负责人,在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了 100 多篇力学论文。
1995 年,郝天护被选为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一些网友所说的郝天护到了美国,是不符合事实的,他一辈子在东华大学工作,但所取得的成绩被国际公认,甚至被第一科技强国美国选为科学院院士。
后来,有关部门筹建钱学森图书馆,郝天护得知后非常高兴,立即联系相关负责人,将自己与钱学森的来往书信无偿捐献。
这使得钱学森与他之间的故事被更多人知晓,人们无不为钱老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的精神感动不已。
参考资料:钱学森向一位年轻人道歉:感谢您指出我的错误——中国核工业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