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1门3院士,9子皆才俊”的小妾,原是丫鬟,最后凄凉离世

结绿 2周前 (03-20) 阅读数 95 #情感

1

一家9个孩子,每一个都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材,有建筑学家、考古学家、经济学家等,其中3个还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女毕业于日本女子师范学校,是一位诗词研究专家,著有《艺蘅馆词选》五卷。

长子毕业于清华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和妻子一起领导了新中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等,后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次子毕业于哈佛大学考古学和人类学专业,是我国近代考古学的开拓者之一,后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三子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陆军学校和西点军校,回国后担任炮兵校官。

次女先后就读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麦吉尔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学士学位,是我国著名的图书馆专家。

四子在南开大学经济系获得本科和硕士学位,从事经济学研究,曾在中国银行总管理处任职。

三女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先在燕京大学医学预备班读书,后转入燕京大学历史系。1941年,她去美国学习,回国后在妇联、红十字会等机构工作。

四女在南开大学读书时,因学校被日军炸毁而参加了新四军。

五子17岁时赴美留学,获得普渡大学学士学位,辛辛那提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是著名的火箭控制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

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

是什么人培养出了这么牛逼的孩子?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她是个小妾,原本还是个丫鬟,小时候没读过书。

她的名字叫是王桂荃,也许你没听过“王桂荃”这个名字,但你一定听过“梁启超”吧!

他可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但凡接受过义务制教育的人,都不可能不知道梁启超的,他的《少年中国说》,激励过无数少年。

梁启超有一妻一妾,9个孩子长大成人了,也就是那9个才俊,还有几个孩子幼年时夭折了。梁启超去世时,把这9个孩子托付给小妾王桂荃,最小的孩子才只有5岁。

今天我们来谈谈王桂荃,通过她的人生故事,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许我们能够受到一些启发,从而教育好我们的孩子。

2

1886年,一个叫王来喜的姑娘出生在四川广元县的一户农民家庭里,母亲因难产而去世,家里经济条件不好。

后来父亲再婚了,可继母容不下王来喜,总是虐待她。4年后,父亲因病去世,继母就把王来喜卖了。

王来喜前后被倒卖了4次,最后一次被卖到了礼部尚书家,被安排做小姐李蕙仙的贴身丫鬟。

王来喜聪明伶俐,非常有眼力劲,而且做事认真仔细,对主人又忠心,所以李蕙仙非常喜欢她,把她当成了心腹。

1889年,李蕙仙的堂哥李端棻在当主考官时,遇到了去赶考的梁启超。他觉得这小伙子充满了才气,日后必定大有作为,就给他做媒,将自己的堂妹李蕙仙介绍给梁启超。

两年后,李蕙仙和梁启超完婚。李家给宝贝女儿置办了丰厚的嫁妆,还陪嫁了两个丫鬟,一个叫阿好,一个叫王来喜。

阿好脾气不好,跟着李蕙仙到梁家后,总是不听使唤,还做出各种出格的事,所以后来李蕙仙让她离开了梁家。

王来喜跟李蕙仙感情非常好,她事事以李蕙仙为主,特别维护李蕙仙。而且,王来喜勤快努力、吃苦耐劳,虽然没读过书,但为人很聪明,很多事情都是一学就会。

梁启超很喜欢夫人的这个陪嫁丫鬟,但觉得她的名字不好听,就给她改名为“王桂荃”。不过,梁启梁跟别人写信提到王来喜时,通常都是称呼她为“王姑娘”或“王姨”等。

李蕙仙嫁给梁启超后,生下了大儿子,可这个孩子没满一个月,就夭折了。李蕙仙自然是伤心不已的,因为受了打击,又加上从小身体就弱,所以病倒了。

后来,李蕙仙的身体一直不好,经常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的。

四年后,李蕙仙又生下另一个儿子,取名叫梁思成,也就是梁启超的长子,日后的建筑大师。

因为身体虚弱,在绵延子嗣方面,李蕙仙觉得自己可能承担不起重任,心里就有点发愁。

1900年,李蕙仙发现梁启超跟一个叫何惠珍的女子走得很近。何惠珍是侨商之女,精通中英双语,梁启梁很喜欢她。

这让李蕙仙的心里充满了危机感,她怕梁启超纳何惠珍为妾,那自己势必要失宠的。

3

李蕙仙思来想去后,决定让梁启超纳王桂荃为妾,那个时候男人纳妾是很正常的事。

李蕙仙想,王桂荃是自己的贴身丫鬟,她拿得住王桂荃,王桂荃对她非常忠心。梁启超也很喜欢王桂荃,如果梁启超纳王桂荃为妾后,可能就不会再跟何惠珍在一起了。

于是,李蕙仙就劝梁启超纳王桂荃为妾。但梁启超接受了西方的新思想,推崇一夫一妻制,当然不同意的。

李蕙仙便以自己身体不好,不能多为梁家开枝散叶为理由来劝说梁启超。最后,梁启超同意了,但王桂荃无名无分,只能充当“通房丫头”的角色。

梁启超还对王桂荃说:“你生下的孩子,只能叫惠仙‘娘’,你只是一个丫鬟,其他的你不能想的!”

王桂荃一口答应了,对她来说,就是做通房丫头,她也很满足。

王桂荃对梁启超充满了仰慕之情,对李蕙仙充满了感激之情。如果离开梁家,她无处可去,所以她想留在梁家。

就这样,在1903年,30岁的梁启超和17岁的王桂荃圆房了。后来,王桂荃生下了4个儿子和3个女儿,其中一个女儿在9岁时生病去世了。

那时,李蕙仙生的女儿梁思庄染上了白喉病,需要日夜照顾。可李蕙仙自己的身体也不好,根本无力照顾梁思庄,王桂荃就承担起了照顾梁思庄的任务。

白喉病是会传染的,王桂荃的一个女儿被传染上了。但王桂荃忙于照顾梁思庄,无暇顾及自己的女儿,结果导致那个女儿的病情被耽误了。

后来,梁思庄的病好了,但王桂荃的女儿却因为白喉病而去世了。这让王桂荃伤心不已,李蕙仙也很是过意不去,所以对王桂荃更好了,连家里的财政大权都交给王桂荃管理了。

王桂荃不跟李蕙仙争宠,也不争抢其他,她就在梁家无名无分地努力生活着。她只知道付出,只知道疼爱孩子们,所以李蕙仙对她非常放心,也很感恩她的付出。

虽然梁启超说过,王桂荃生的孩子,只能叫惠仙“娘”。但在李蕙仙的允许下,孩子们还是管李蕙仙叫“妈”,管王桂荃叫“娘”。这两个女人同心协力,为梁启超守护着一个大家庭。

4

在教育孩子方面,王桂荃虽然没有文化,但也有她的办法。

梁启超因为戊戌变法而流亡日本时,王桂荃用很短的时间,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东京话。

王桂荃也在不断努力学习,也在成长着自己。她用行动在告诉孩子们,只要努力学习,总会有收获的。

有一次,梁思成考试成绩不好,李蕙仙气得不得了,就用绑了铁丝的鸡毛掸子去打他。梁思成吓得瑟瑟发抖,王桂荃就马上把他搂在怀里,用身子护着他。

李蕙仙去打梁思成,就全打在王桂荃身上,但王桂荃一点也不生气。等到李蕙仙打累后,才停手,王桂荃便劝李蕙仙消消气。

回头,王桂荃又耐心地跟梁思成说:“成龙上天,成蛇钻草,你看哪样好?不怕笨,就怕懒,人家学一遍,我学十遍,马马虎虎不刻苦读书,将来一事无成。你爹很有学问,他还不停地读书呢!”

年幼的梁思成见妈发了脾气,娘又这么跟他说,他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了,从此就好好读书,认真刻苦了。

1924年9月13日,李蕙仙因乳腺癌去世,此时王荃桂怀着身孕,但她依然亲力亲为地操持李蕙仙的丧事,把家里依然安排得妥妥当当的。

这之后,梁启超跟好友蹇季常写信,提到王桂荃时,第一次称她为小妾了。也就是说,到这时,梁启超才正式承认王桂荃的小妾身份。

虽然李蕙仙去世了,但王桂荃对李蕙仙生的3个孩子,依然是视若己出的。

在李蕙仙去世5年后,梁启超也撒手而去,此时最小的孩子才5岁。临终时,梁启超看着王桂荃,说:“我把9个孩子交给你了。”

王桂荃含着眼泪,默默地点了点头,然后坚定地说:“你放心吧,孩子们还有我呢!”

梁启超去世后,王桂荃带着孩子们操办了他的后事,办得体体面面的。

后来,王桂荃将家里的旧楼卖给了一个天津富商,把另外的楼房出租了。因为她要供孩子们读书,这在她看来是顶顶重要的事情。

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富裕了,王桂荃为了贴补家用,就去打工,什么苦活累活都干。她每天辛苦打工,忙着各种事情,但一丝一毫没有放松对孩子们的教育。

5

在王桂荃的努力下,9个孩子都接受了好的教育,并且都学有所成。而且,无论他们去了哪个国家学习,学成后都回国了,把自己所学的本领,都用来报效祖国。

在这9个孩子的心目中,“爱国”是刻在骨子里的信念,是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记的事。

这9个孩子中,先后有7人曾到国外去留学,学成后他们都义无反顾地回国了。其中的梁思成、梁思永和梁思礼,成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

其他的孩子,也都成为了专家级的人才,都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为祖国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这9个孩子的成功,有梁启超和李蕙仙的精心培养,更有王桂荃的无私付出。

在梁启梁和李蕙仙去世后,王桂荃秉承梁启超对孩子们的教育理念,始终严格要求孩子们。无论生活有多难,王桂荃都想方设法坚持让孩子们读书,让他们接受好的教育。

在抗日战争年代,王桂荃送梁思宁去上海读书,在关卡处被日军拦住了。王桂荃为了梁思宁能通过关卡,她马上用东京话跟日军说话,以至于日军以为她们是日本人,所以放行了。

为了让孩子们顺利读书,王桂荃总是克服一切困难的。

光阴荏苒,1968年,82岁的王桂荃因为直肠癌,在乡下一个牛棚里去世。可惜身边并无一个子女,她是在凄凉中去世的,去世后只有一张凉席裹身。

倒不是孩子们不孝顺她,而是因为在那个特殊年代,王桂荃因为是梁启超的小妾而被下放农村,在接受劳动改造。

后来特殊时期过去了,9个子女去寻找王桂荃的骨灰,但一直没找到。

1995年,为了纪念王桂荃,王桂荃的两个儿子梁思达和梁思礼,带着梁家的后代,在梁启超墓园里种下了一棵白皮树。

白皮树种在梁启超和李蕙仙合葬墓的东侧,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女儿梁再冰,在树前写道:

“在家庭中,她毕生不辞辛劳,体恤他人,牺牲自我,默默奉献;

挚爱儿女且教之有方,无论梁氏生前身后,均为抚育子女成长付出心血,其贡献于梁氏善教好学之家良多。

缅怀音容,愿夫人精神风貌长留此园,与树同在,待到枝繁叶茂之日,后人见树,如见其人。”

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王桂荃用她的言行教育了子女,将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材,所以后人称她为“最伟大的母亲”。

评论列表
  •   啊原来如此  发布于 2024-08-21 12:30:51  回复该评论
    对小妾太不公平,小妾生的小孩不能叫她当妈,只能叫大婆当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结绿

结绿

聊聊情感,听听故事,让爱温暖着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