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女博士生举报教授学术霸凌!教授:完全是她个人的臆想
深夜发帖、实名举报、导师回应“个人臆想”……今天,上海交大一场“学术霸凌”风波冲上热搜,撕开了高校科研生态的一角。
一名博士生用近乎决绝的方式,控诉导师的“权力游戏”。
这场争议,是学生的“委屈”,还是制度的“黑洞”?
5月7日深夜,微博用户@weijing99793(魏静)发布长文,自称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博士生,实名举报导师邵某峰教授存在学术霸凌行为。
指控一:“实验室博士普遍被拖至8-9年”。魏静称,邵教授实验室的博士生普遍延期毕业,甚至有人耗费10余年仍无法完成学业。
指控二:课题被夺、被迫“打黑工”。她称自己的开题课题被导师强行转移,并被威逼参与与学业无关的“私活”,若拒绝则遭报复——被禁止进入实验室长达2年。
指控三:签“不平等协议”。导师要求她自费科研、限制课题方向,甚至签署“毕不了业与导师无关”的协议。
帖文迅速引发热议,网友感叹:“读博读到签‘卖身契’,科研尊严何在?”
校方态度:
事件发酵后,上海交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回应称“已关注并积极跟进”,但调查细节暂不公开,后续将通过官方渠道通报。
教授反驳:
面对指控,邵某峰教授向媒体回应:“完全是她个人的臆想,学校已有调查和报告。”并拒绝进一步解释,称“等学校回应”。
微妙细节:
魏静的举报帖文目前已不可见,原因不明。
有网友发现,邵某峰身兼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组长,被质疑“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
“延期毕业”成潜规则?
评论区高赞留言:“导师手握毕业‘生杀大权’,学生只能忍气吞声。”
权力不对等的困局
有科研从业者指出:“导师垄断资源,学生沦为‘学术民工’,投诉无门才是痛点。”
制度漏洞待修补
“高校调查‘自己人’,能否真正公正?”不少网友呼吁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
这场风波背后,暴露的不仅是师生矛盾,更是学术生态的深层危机:
导师权力边界模糊:
课题分配、毕业审核、经费支配……导师“一手遮天”的现状,如何制约?
学生维权渠道缺失:
魏静称曾向学校反映,但举报材料被导师“拦截”,制度保护形同虚设?
“非升即走”压力传导:
有分析认为,部分导师为完成考核,将压力转嫁学生,导致恶性循环。
结语:
学术霸凌的指控,不应止于一场舆论狂欢。
当科研的纯粹性被权力侵蚀,当青春的投入沦为沉默的成本,我们期待的不仅是一个调查结果,更是一套能让学者安心追光、让学术回归本真的机制。
毕竟,象牙塔里的黑暗,不该由学生独自承受。
互动:如果你是魏静,你会选择实名举报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